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5月3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季氏》 #2


孔子曰:「天下有道,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;天下無道,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。自諸侯出,蓋十世希不失矣;自大夫出,五世希不失矣;陪臣執國命,三世希不失矣。天下有道,則政不在大夫。天下有道,則庶人不議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天下太平時,實權都在中央。天下混亂時,實權都在地方。實權在省級,最多能傳十代,很少有不垮臺的;實權在市級,傳了五代很少有不垮臺的;縣級官員為所欲為,經過三代很少有不垮臺的。天下太平,則實權不在地方;天下太平,則百姓不會抱怨社會。」

白話譯的未必準,但大概可以看出意思來。

這是孔子的「政治思想」呢?還是孔子的政治歷史觀察?

這是二個不同的「觀念」來看這篇文章。

一、 如果是政治思想,在我們現代已習以為常的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下,會認為這是一種「不變的原理」。而孔子是認同這種政治原理的。

當然,我們後人就可以就孔子的政治原理進行評論。孔子的這觀點,就現代的我們而言,可談的多著呢?

二、 這孔子的政治歷史觀察。孔子就歷史觀察而談這種現象。這裡並沒有什麼固定不變的某種社會科學原理,被提出。

我傾向於用第二觀點去看這篇文字。

其實也沒有什麼一定的道理說,這是孔子的「政治學原理」。真的論證出不出來。

因為XX社會原理這種「社會科學的概念」是十九世紀後才有的想法,而且是在「自然科學」發展後才被定為普遍性的觀念。

如果是一種歷史發展的觀察。孔子看的很準啊。你去翻翻歷史,大致也就如此。即使到現代,差不多也是這樣。

談現象,往往是要從現象中去「超越」地談出某種理想。正如同從人的某種德性行為去「超越」地談人的本性的完美。

那麼,孔子的政治之美好的畫面是什麼?「天下有道,則庶人不議。」

一般的人都不去講東講西了。
為什麼呢?
不是因為管理者很效率,不是因為管理者很科學,不是因為管理者有法律,不是因為管理者很有合理,而是因為:管理者有良心。

你有讀過阿多諾嗎?《啟蒙的辨證》的作者。

他說,被「異化的啟蒙下」的權力運作有幾個特色:合理、效率、科學、可量化。

嗯,孔子都沒說那是好的政治藍圖。孔子說:天下有「道」。啊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