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

《論語.季氏》 #9


孔子曰:「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學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學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學,民斯為下矣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生來就知道的,是上等人;學習後才知道的,是二等人;遇到困難才學習的,是三等人;遇到困難也不學習的,這就是下等人了。」

這句,是對人間世現象的觀察。我很認同的。因為,這世界就是這樣的對我顯現。

不是嗎?

總有人比你會算數學,總有人比你會畫,總有人英文學得好像不當一回事的簡單,總有人口哨聲吹得比你響…

當然,也有人總是比來比去是更慘的。

孔子面對這種無可奈何的現象,他是怎麼感受?從這種感受中,與我們德性的成熟之間,又能談出什麼關係呢?

《章句》:
楊氏曰:「生知學知以至困學,雖其質不同,然及其知之一也。故君子惟學之為貴。困而不學,然後為下。」

「然及其知之一也。」

這句,我年輕時百讀不懂。認為:這根本就是睜眼說瞎話。有嗎?我的物理知識可能和楊振寧一樣的好嗎?

不可能的,就「知識」而言。「也一」是不可能的。

但,後來,我可以理解了,「也一」是有的,但並不是在「知識上」 ,而是在德性上。

假設:你有孝順,楊振寧也有孝順。就孝順而言,這是平等的,這才是「也一」。

不同質性的人,即「氣質」不同的人,只有在德性的踐履上,才能談「也一」。

那孔子談「學」做什麼?還說:生而知之者;學而知之者;困而學之,三種「學的模式」。

學習,是一種「自我約束」的過程,自我探問自我的過程,因為懂不懂只有你知道。學習過程,這是行法,就儒學而言。因為德性的成長,也是相同的模式。

只要你願意善用「學習知識」這種方法,不管你的學習過程是不是因氣質不同而有差異,
只要你學習,真誠的,
在這過程,你的德性之成長就會被激發。因為,形式是相同的。

我想說,這就是海德格爾所談的「形式指引」。

即使是不同氣質的人,就形式指引而言,在此,也平等平等的。

為什麼:困而不學,民斯為下矣。孔子話好重。

下,不是指知識差。而是指,如果在知識上是「困而不學」,那你大概就會逃避生命德性成長的必要之苦。
---
白話譯來源: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

**
《论语.季氏》 09
孔子曰:「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」

白话译:
孔子说:「生来就知道的,是上等人;学习后才知道的,是二等人;遇到困难才学习的,是三等人;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,这就是下等人了。」

这句,是对人间世现象的观察。我很认同的。因为,这世界就是这样的对我显现。

不是吗?

总有人比你会算数学,总有人比你会画,总有人英文学得好像不当一回事的简单,总有人口哨声吹得比你响…

当然,也有人总是比来比去是更惨的。

孔子面对这种无可奈何的现象,他是怎么感受?从这种感受中,与我们德性的成熟之间,又能谈出什么关系呢?

《章句》:
杨氏曰:「生知学知以至困学,虽其质不同,然及其知之一也。故君子惟学之为贵。困而不学,然后为下。」

「然及其知之一也。」

这句,我年轻时百读不懂。认为:这根本就是睁眼说瞎话。有吗?我的物理知识可能和杨振宁一样的好吗?

不可能的,就「知识」而言。「也一」是不可能的。

但,后来,我可以理解了,「也一」是有的,但并不是在「知识上」 ,而是在德性上。

假设:你有孝顺,杨振宁也有孝顺。就孝顺而言,这是平等的,这才是「也一」。

不同构型的人,即「气质」不同的人,只有在德性的践履上,才能谈「也一」。

那孔子谈「学」做什么?还说:生而知之者;学而知之者;困而学之,三种「学的模式」。

学习,是一种「自我约束」的过程,自我探问自我的过程,因为懂不懂只有你知道。学习过程,这是行法,就儒学而言。因为德性的成长,也是相同的模式。

只要你愿意善用「学习知识」这种方法,不管你的学习过程是不是因气质不同而有差异,
只要你学习,真诚的,
在这过程,你的德性之成长就会被激发。因为,形式是相同的。

我想说,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谈的「形式指引」。

即使是不同气质的人,就形式指引而言,在此,也平等平等的。

为什么: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孔子话好重。

下,不是指知识差。而是指,如果在知识上是「困而不学」,那你大概就会逃避生命德性成长的必要之苦。
---
白话译来源: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