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

《論語.陽貨》 #2


子曰:「性相近也,習相遠也。」

這句,很你清楚的,常看到。

但重點是,你相信嗎?

很難的。

如果你真的相信,你對「他人」就會有很大的包容力,因為「性相近」。

但,我們往往不會包容他人,我們把他人想像成和你「對立」的人。
因為,我們都有自己成長過程的意識形態所來的好壞之判系統,這是習相遠也。

修行,或著說,德性實踐,說到底,也不過是對他人能有最大的可能同情的了解。

這幾年的讀書的經驗,我想的反而是:如何可能去相信這句?

首先,這是「真理」嗎?只有真理,終究我們才能相信的可能。
不是真理,怎麼信最後也會出問題的。

如果是真理,為什麼,我們往往信不下去?

因為我們需要有「壞人」,來讓我活得還意義可言!

真的。因為你不相信德性這種東東,你不相信你可以從你自己身上找到人活著有意義的東東:即德性在你身上活了出來。

如果自己身上找不出意義,那只有「設定」外面有壞人,讓自己覺得自己有意義。

你要有壞人,一個在外面存在的壞人,和你不一樣的壞人,所以,你靠著這種幻想自己是正義的想像讓自己還有活著的意義。

如果這世界沒有壞人,你根本活不下去。

你不斷的在找壞人,一定要有,一定要找出來。
這時,談性相近,是太古板了。

但重點是,你要有壞人,但是別人也在找壞人啊。


《论语.阳货》 02
子曰:「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」

这句,很你清楚的,常看到。

但重点是,你相信吗?

很难的。

如果你真的相信,你对「他人」就会有很大的包容力,因为「性相近」。

但,我们往往不会包容他人,我们把他人想象成和你「对立」的人。
因为,我们都有自己成长过程的意识形态所来的好坏之判系统,这是习相远也。

修行,或着说,德性实践,说到底,也不过是对他人能有最大的可能同情的了解。

这几年的读书的经验,我想的反而是:如何可能去相信这句?

首先,这是「真理」吗?只有真理,终究我们才能相信的可能。
不是真理,怎么信最后也会出问题的。

如果是真理,为什么,我们往往信不下去?

因为我们需要有「坏人」,来让我活得还意义可言!

真的。因为你不相信德性这种东东,你不相信你可以从你自己身上找到人活着有意义的东东:即德性在你身上活了出来。

如果自己身上找不出意义,那只有「设定」外面有坏人,让自己觉得自己有意义。

你要有坏人,一个在外面存在的坏人,和你不一样的坏人,所以,你靠着这种幻想自己是正义的想象让自己还有活着的意义。

如果这世界没有坏人,你根本活不下去。

你不断的在找坏人,一定要有,一定要找出来。
这时,谈性相近,是太古板了。

但重点是,你要有坏人,但是别人也在找坏人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