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季氏》 #8


孔子曰:「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,畏大人,畏聖人之言。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,狎大人,侮聖人之言。」

這種文字,在現代的社會,看起來都很有「老古板」的味道。

因為,我們對生命的發展,在現代的社會中,更多的是一種直線性的想法。

我們不太願意去這樣想:生命要有所「約束」,所以可以藉著這種約束而有更好的變化的可能性。這是曲線的想法,是辯證的。

上一章節,我是如此發揮去解釋的。你可以再從自己的人生經驗中去想想,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去想想去體會。

而,這章節,我想說的是:「畏」是最棒的自我約束的形式,最高檔次的自我約束。畏是發自內心的謙卑,而不是對外在的某種東東的恐懼。

有所「畏」,就會有所成長。有很大的「畏」的就會有多大的成長。再者,畏什麼樣的內容,你的檔次就會被拉高到什麼檔次。

孔子說,人應該要畏什麼呢?天命、大人、聖人之言。

哈,我知啦,你要又說封建了。

來,沒關係,先問問自己,有沒有「畏」的能力,再往下說。

要有「畏」的能力,不是說有就有啦。很多人覺得那是想要有的就有的,只是你「不想要有」,而且你還怕被騙了。

是這樣嗎?來,你「畏」看看。是吧,一點都「畏」不出來,對不對。

如果你的人生好像沒什麼事可畏,那你憑什麼成長?

真正會讀書的人,那一個不是對知識有所「畏」呢?

天命、大人、聖人之言,是最可能激發你「畏」之能力的三種內容形式。
如果這三種都畏不起來,那你不會有什麼是「畏」的。

哦,再講一次,畏和怕是完全不同的。海德格爾在《存在與時間》中講很清楚。

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,狎大人,侮聖人之言。
是的,小人不「畏」,
但小人,怕的東東,其實不會沒有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