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公冶長》#7

《論語.公冶長》#7
子曰:「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。從我者其由與?」子路聞之喜。子曰:「由也好勇過我,無所取材。」
***
某個角度而言,公治長是我喜歡讀的篇章之一。
因為師生之間的生動,是如此的活潑潑。

先看白話譯文:
孔子說:「理想無法實現了,我準備乘筏漂到海上。會跟我走的,衹有子路吧?」子路聽說後很高興。孔子說:「子路啊,他比我勇敢,但缺乏才能。」

有時我都會想,為什麼要記載這情景下來,
這有沒有什麼更「弦外之音」的東東,想要讓我們知道。

子路很直接,聽到老師說只有他願意跟著去,
就爽的不得了了。
然後,什麼後續的要考慮的東東,都沒去想。

哈。
孔子看人很準的,不是嗎!

人的各種性情很多。
孔子都「如實」的欣賞。

子路這種「莽撞型」的學生,
孔子也能看出這種「特色」可以在那裡發光發熱。

「如實」的欣賞一個人,這不容易啊。

在儒家,「如實」的看一個人,並沒有太被強調,
因為更重視人在德性實踐過程的自我改變之可能。

但在佛家,「如實知之」就是重要的項目了。
《法華》的「十如是」就很有名:
唯佛與佛、乃能究盡諸法實相。所謂諸法:如是相;如是性;如是體;如是力;如是作;如是因;如是緣;如是果;如是報;如是本末究竟等。

人要如實的知之,如實的去感受,如實的去欣賞,本來不易。

大部分的人,都是用「自己想要的想像」去要求別人,去欣賞別。
雖然,他不一定有自覺,
雖然,他大概會用「普世價值」來包裝一下。

這也沒有什麼。人性如此。很難改的。

所以,「如實」是修行。並不容易。那要打掉很多可以讓你「活得有掌聲」的意識形態。

孔子就非常「如實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