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公冶長》#9

《論語.公冶長》#9
子謂子貢曰:「女與回也孰愈?」對曰:「賜也何敢望回。回也聞一以知十,賜也聞一以知二。」子曰:「弗如也!吾與女弗如也。」
***
這是師生對話。

先看白話譯:
孔子對子貢說:「你和顏回比,誰強些?」子貢說:「我怎能和他比!他能聞一知十,我衹能聞一知二。」孔子說:「你是不如他,我也是。我同意你的看法。」

《章句》:
又問其與回孰愈,以觀其自知之如何。

這段對話,所描述的場景,又是有關「自知之明」。
「自知之明」的被展現,在論語用了幾個場景來透顯出來。

那顯然,「自知之明」是很重要的一種人之品質。

但重點是,人能自知之明嗎?如何自知之明?知的是對的嗎?
這才是更嚴重的問題。

理論上而言,人本來就有「自知之明」,在現象學哲學術語上稱之為「自識」。

其實,良心的顯露也是一種「自知」。

有一種聲音,來自於你自己,但卻又超越出你個體的自己。

但,自知是不是真的知道了什麼?要看其自知的「內容」。

子貢自己講了:回也聞一以知十,賜也聞一以知二。

有內容,就對了。

真的啊,你能「自知」的講出什麼「有意義的內容嗎」?
不容易。

孔子看到學生講出了「內容」,跟著高興,也就湊合著跟著講下去。
師生之間,很美。

***

我也是老師,也有不少學生愛來跟我聊天。

我愛問:
啊,你說的「那個感覺」是什麼,能不能清楚的講出來?

要清楚講出來,不容易。

其實,試著把自己心中的「感覺」用「語言講清楚」,是很重要的一種自我成長的方法。【很重要】

例如,新聞系到底在學什麼?

哈,講不出來了吧?

「講清楚」,對我而言,是重要的「修行」。
講清楚,其實是一種重要的「覺知」。
沒有「覺知清楚」,不可能講清楚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