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公冶長》#8

《論語.公冶長》#8
孟武伯問:「子路仁乎?」子曰:「不知也。」又問。子曰:「由也,千乘之國,可使治其賦也,不知其仁也。」「求也何如?」子曰:「求也,千室之邑,百乘之家,可使為之宰也,不知其仁也。」「赤也何如?」子曰:「赤也,束帶立於朝,可使與賓客言也,不知其仁也。」
***
這是孔子對學生的評論。

先看白話:
孟武伯問:「子路的品行到達了仁的境界嗎?」孔子說:「不知道。」又問。孔子說:「子路可以做大將,不知他仁否。「冉求怎樣?」孔子說:「冉求可以當市長,不知他仁否。「公西赤怎樣?」孔子說:「公西赤可以當外長,不知他是仁否。」

說簡單,也是簡單。
這是談,德性與才能之間的關係。

才能是天生的,
會運動的,會算數學的,會拉小提的、會讀哲學的、愛講話的,
這是天生的,是天分。
雖然,練習可以加分。

才能天生的不平等。
別人做的到的,你練的半死,不一定能做個三分之一。

但,德性和天生無關。
人人德性俱足。
一件事「應不應該」,人人都有某種德性能力去「自知」出來,或是有聖靈去感應出來,
即良心,即佛性‘,即上帝的聲音…
但你要去「實踐出來」,如是而已。

這裡只有「想不想做」的問題。
這是德性的領域。
人人均有。

有沒有能力才能去做好,那是才情才氣的問題。
別人有你不一定會有。

才能天分,所以只要去順著,就會有。那不難。
德性,要的是自己對抗自己,所以,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