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子路》# 21

《論語.子路》# 21
子曰:「不得中行而與之,必也狂狷乎!狂者進取,狷者有所不為也。」
***

這篇,我最有「思考興趣」的是,古人如何去注解狂與狷。

《章句》:
狂者,志極高而行不掩。
狷者,知未及而守有餘。

很棒吧。

這裡沒有對錯,
這是人的風格或性格。

狂者、狷者型態的人,會有的性格,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?

《章句》:
而徒得謹厚之人,則未必能自振拔而有為也。
故不若得此狂狷之人,猶可因其志節,而激厲裁抑之以進於道,非與其終於此而已也。

狷者:未必能自振拔而有為也。
狂者:猶可因其志節,而激厲裁抑之以進於道。

這裡,觀點轉到「成長」的視角裡。
狂者,比較容易「被激勵」而去追求自己的成長。

古典學問就是這樣,
不喜談對錯,而是去談成長。

狂者,更有機會去讓自己成長。

但為什麼狂者更有機會成長?

以下是我說的:
因為狂者更容易犯錯和後悔,
而,因認錯而否定自己,才是人會去「成長」的基石。

這無可奈何!人生如此運作。

更無事奈何的是,這「否定而又成長」的過程,是錐心刺骨的過程。
真的,跑不掉!

否則,又何必要「成長」呢?

成長是為了跨越心中的懚懚之痛。一跨越就走出自己,就改變既存狀況,就成長了。

沒有懚懚之痛,你又何必去改變自己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