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11月24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子路》# 27

《論語.子路》# 27
子曰:「剛毅、木訥,近仁。」
***

這一條,也麻煩。

來吧,先確定,「仁」應是一種正向的評價。

「剛毅、木訥」,是一個人外在給人的某種觀感。

在這裡,孔子把這二個「部分」做一種連結。

換言之,如果要對一個人進行評價,而這評價又必須是外在的觀感來當做判斷的基礎,
那麼,「剛毅、木訥」是被認可的判斷條件。

問題就來了,
一.如果個性是活潑外向的,那怎麼辦?個性往往是天生的啊。
二、難道,其他的不同個性性格,就不會是「仁」嗎?

問得好。

來,我關注到「近」,這個字。

「近」字,並不是「是」字。所以是「近仁」,而不是「是仁」。

近仁,是指可能性。

好,接下來是,「剛毅、木訥」要如何來看待?

「剛毅、木訥」是指一種「內向」的性格觀感嗎?

不是。

「剛毅、木訥」是指一種,人願意「向內」看的一種生命、反思態度。

這對任何人,都是可能的。

我們往往習慣向外看。
所有的問題,都是別人造成的,都是外在加給我們的。
其實,那預設了「你是完美的,你不用再調整自己了」。

反正,有問題,我們都是「向外」找原因,找答案,找解法;
這未必錯。
但你呢?
會不會,產生問題的核心在於「你」。

思考自己是痛苦的,
是要有勇氣的。
是沈默與安靜的。
這是自己和自己的相互作用,無法喧囉打鼓的。

《章句》:
「剛毅則不屈於物欲,木訥則不至於外馳,故近仁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