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6月10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為政》#6

《論語.為政》#6
孟武伯問孝。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。」

***
這句話,我一直無法對古注的解法有某種完全認同的肯認。

來,又是問孝。對傳統文化而言,對儒家而言,這是大問題,老問題,又是常會引起爭議的問題。

很多人都知知道?但很少人去認真想過。我也是。

來,
有人問什麼是孝?
孔子的答案很奇怪!說:父母只有對兒女生病時才是憂慮的。

光是回答,就讓人不可理解。

因為,
父母對子女的憂慮,多的是呢?
從讀書到交什麼男女朋友,多的是各種意見,怎麼會是「只有生病時」才憂慮呢?

年輕時我是如此對孔子提問的。

當了父親之後,這句才解決了。
就在我女兒有一次得肺炎,在昏迷狀態下急送醫的那時,這句就跳出來了。

真的,這種和生病有關的「憂慮」是我無法去擋住的,無法克服的。

親子間,很多意見型的憂慮,是可以自己想通就走過的,不會有憂慮。
但兒女之病,卻是「形而上式」的憂慮。那是一種超出你之外的一種必然的傾瀉而來的力道。

在親子關係中,就在這種狀況下,你才藉由這種經驗,真正感受到人的那種「與生俱來」的形而上之自己加諸自己的力量。

那是無解的,所以是形而上,是來自你自己的,所以是超越的。

儒家一直從生活中的各種面向,去提醒我們,
如何可能的去感受到人的那種超越性之力量,那種屬於對「意義」型的力量,是人所本有的。

所以,去展現德性才有意義。
去實踐德性,只是讓生命中本有的意義型的力量,綻放。

同樣的,
父母生病時,你也會有同樣的那種屬於超越式的力量,把憂慮帶到你身上,
不管是你是想要或不要。

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」那是形而上的超越性力量,在經驗界的一種直接的展現。

感受得到那種憂慮,生命的價值方向感,就有了定位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