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

《論語.為政》#8

《論語.為政》#8
子夏問孝。子曰:「色難。有事弟子服其勞,有酒食先生饌,曾是以為孝乎?」

***
連續三篇談孝,這是第三篇。

依前面的文字,我先做個儒家關於孝之理論取徑之整理說明。

孝,不是一種人很自然就會有的「動物性」的感情或欲望。

例如,你會想吃草莓蛋糕,你會想去唱卡啦ok,你會對可愛的小孩抱抱,你對你的子女無法放下的「愛」。
這些都是動物性的本能,你不用「花力氣」,很自然的就會做到,正如同你渴了要喝水。

孝,不是。
人的動物性中,對「老的」往往不是容易有動物性的好感!

人如果對「老的」有了什麼好感,那是「理性的呼喚」。

理性的呼喚也是你內在生命中本有的,但那不是動物性的,那是來自你去感受到某種「價值意義」層面的力道,那呼喚著你去「讓你的生命德性長出來」。

孝,如此,是精神價值層面的。
讓這種生命中本有的理性呼喚,長出來,就是德性。

所以,孝,很難,很不容易,孝子稀少,不孝的故事滿天。

那是因為,孝,本來就是逆動物性的,是德性踐履層面的事物,是理性呼喚之事。
去實踐孝,如果是現實狀況是可以讓你做到的,你也要克服很多來自內心的很多情緒的。

所以,孝是修行。孝是一種方法,一種讓生命的德性長出來方法。

這是儒家,儒家讓人在生命中的踐履,長出德性。

於是,這句 你就懂了:色難。有事弟子服其勞,有酒食先生饌,曾是以為孝乎?

讓父母(長者)吃的好,被服務的好,那不算是什麼?有錢就可以了。
但,那跟你的「實踐」理性呼喚一點關係都沒有。

色難。真的啊。那本來就是逆動物性的。那要是「親身」去做。那是修行。
所以你要克服自己的情緒,所以色難。

但如果你對長者做得到好臉色,是天下一大修行也。
對德性的踐履,生命自然會變化和成長。
這也是必然的。

對長者做得到「好臉色」,你得到的,你變化的,你自己改變自己的,讓自己更有檔次的,可能會更多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