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為政》#4 (3)

《論語.為政》#4 (3)
子曰:「吾十有五而志于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*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踰矩*。」

***
「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踰矩」這是今天要講的。

但我沒有什麼把握講。

之前的,我算是走過,所以我可以用自己人生感受來說明孔子的表述。

但這一部分,我正在走,更多是我遠沒有的人生歷練表述。

來,我用我上課時,從王淮老師那裡聽來的,覺得很有道理的內容來說看看。

「五十而知天命」,這天命並不是指什麼命定式命運之類的,
如果是,那人的主動性,德性的創生能力就會被埋沒,這和儒家一貫對生命變化之肯定的信念,相反。

知天命,是指人了解了自己的局限,用另一個面向來說,了解了自己的屬於自己的那種特色。
一種特色,從另一面來看,就是一種局限。

到了五十歲,人探索自己到此時,才能對自己的限制真正的肯定了。
人才能夠去感受到屬於自己的有限性,即特色。
所以,人才能專心的在「那個限制方面」做最後的發光發熱。

五十歲以前,人都還有各種「可能性」的想像。
但如果你是認真探索自己的人,你就會「心某情願」的接受自己的局限,或是更正面的說法,特質。

你是一位畫畫的藝術家,或是醫生,或是建築師,或是老師,…;而那種工作,是不是又恰是最能讓你充分展現你自己的特質的呢?如果是,那就更值得做出最後的光彩。

五十歲時,你就可以看出來。

「六十而耳順」。人了解自己的限制,才能去尊重別人的生命限制,才不會用自己認為的想法去強迫別人。

耳順,是指能接納各種和自己異質的言論或想法,是打從心底而來的容納和接受,
而不是嘴上講講或是口號喊喊。

六十啊!

所以人生的修練有多麼的艱難!

所以,如果你看到很多要求包容別人的人是那種最容不下別人的人,
那並不太值得驚奇。

沒有用修行去自我要求,要容下別人,本來就最難做到。
別人喊喊而己,你自己要小心。

歷史如是一再種演。

「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踰矩」。
這種境界,我應是做不到了。

孔子給對自己在修行上有自我要求的人,做個榜樣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