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

《論語.為政》#4 (2)

《論語.為政》#4 (2)
子曰:「吾十有五而志于學,*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*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踰矩。」

***
今天來談「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」這兩句。
其實這二句很好的可以表現出孔子這位聖人的平凡性,他的平凡,實在是太平凡了。

從十五歲想讀書的能力發動後,如果你可以順著那個力道,那麼你也要到三十歲才能有「立」的感受出來。十五年的青春啊,孔子也是如此。

什麼是「立」的感受:《章句》「有以自立,則守之固而無所事志矣」。

守之固,那是指你對你所去做的、去想的,未來想要發展的方向是「有以自立」。

「自立」,自己很清楚的知道那適合自己性質的發展方向。

孔子要十五年啦。而且是到三十歲,才達到。

所以,同學,大部分的人都應是未滿三十吧!
你對你人生的懷疑?
你對你所選擇的疑惑?
你對你自己讀的方向覺得怪怪的?

以上這些,都是剛好而已,都是你人生應該要有的「正常表現」。

只要你覺得你自己有所不滿於自己,那就對了。

走出去,出去看看,看看別的學校,別的系,別的老師,別的書。
出去尋找。
不要被你旁邊的那些只會講五四三的同學嚇到了,他們「十有五而志於學」的感受都早被自己玩掉了。

更重要的是,不要被你「現在」覺得「好玩」的東東迷住了,不管那種東東是包上了什麼神聖的口號,尤其是社會性的口號。
來,最慘的是,那些神聖的口號讓你的「好玩」被披上「棒棒的光亮」。
你的那個「志於學」一定被消磨在這種偉大的狂歡之中。

如果,從志於學到而立要三十年,那就表示,那不是輕鬆的事,不是件可以讓你狂歡的事!

從「而立」到「四十而不惑」,又十年。
你覺得的「而立」又要被檢驗了十年,你才能真的是確認你的「所立」,不是被別人騙去的。

不惑:《章句》「於事物之所當然,皆無所疑,則知之明而無所事守矣。」

知之明啊,那是可以被「說出來的」所以才是知。知一定是要能用語言說出來的,才能是「皆無所疑」。
你能嗎?很難對不對。

你現在那種你可以狂歡的有的沒有的,有多少你可以用「語言」明確的表達出來。

四十歲,孔子才有這本事。

所以你不用覺得你很不是那麼成器!

孔子也跟你一樣,都在這人生被預定的生命結構的道路上。
他只是不用可以狂歡的東東來麻痺自己內在的「志於學」的感受。而一路走下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