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學而》#1 (03)

《論語.學而#1》(03)
子曰: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*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*」

---

今天 談: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

我知道,你一看這句子就反感?如果你沒有罵教條、封建、壓抑等等,算是「你很棒了」。
真的。

我年輕時罵的一定比你兇!

來,
你罵的是剛好,這句子講到一般人的某種行為模式:
一、我們都想要別人知道「我」,而且認同「我」,稱讚「我」。
二、如果事情不是這樣發展,那麼我們就會習慣去「生氣」,認為「別人要檢討」。
三、我們一般而言,不會去「反思」自己。

好,所以這句很不討人喜歡,正是剛好,這句和人性的上面的基本結構是「對立」。

依,人性的基本反應,你一定是去罵「那個句子」是有問題的。
依人性的反應,你不會因這句子去反思一下自己。

所以,這句就很有意思了: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

來,首先,這次孔子沒有說「樂」「悅」,
換句話說,「人不知而不慍」,從來不是樂或悅之事。
記得嗎,上面二句都是有悅與樂的。

這次是「君子」。

你想當君子嗎?來,你別想有悅與樂。

孔子講的很清楚了。

但為什麼要當君子,整部論語會幫你說明。

來,
君子是一種生命德性的向上。
這向上,在於和「肉體生命的習慣」如同上面講的那樣,去對抗,
讓自己生命可以有「質性上」的向上 ,而不再只是依習氣而行。

這是「君子」,這是修行。這很苦。沒有悅與樂,但卻「有滋味」。

你不喜歡,剛好。這個時代,唯一有滋味的大概是「爽」。之外的,對你的生命已無感。

但如果你是想如此般的想要有德性的人生,想知道德性的人生是什麼滋味。
你就要有下手處。

「人不知而不慍。」

很難。真的難。這是和基本人的習氣相反的東東。
這是反思。
而我們最害怕「反思」。
因為我們不習慣去想自己。
我們預設:自己是對的。

但這是走向德性生命的第一步:去反思自己,去改變自己。
因為這是你日小常生活中到處都看得到的反應。

從這裡開始吧。

人生很辛苦的。如果你想要走上德性之路。但它有滋味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