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雍也》#15

《論語.雍也》#15
子曰:「孟之反不伐,奔而殿。將入門,策其馬,曰:『非敢後也,馬不進也。』」
***
先看白話翻譯:
孔子說:「孟之反不自誇,打仗撤退時,主動在後面掩護,剛進城門,他策馬快速通過歡迎隊伍,說:『不是我有膽走在最後,是馬跑不快』。」

這又是一篇,孔子如何去評價一個人的看法的記錄。

人的內在是看不出來的,要去評價一個人,總必須從某種「外在表現」來進行判斷。

但,如何的去判斷「某種外在表現」,才能最真正的看出一個人的本質和本事呢?

要知道,人都是很會偽裝的。人都知道如何去討好你的「既定想法」。

孔子這樣的去看孟之反。孟先生的行為,孔子看到了,並得到了一個「按讚」。

這篇我們可倒過來想的是,重點是,你會如何的去看一個人的「行為」呢?

你有「看人」的本事嗎?或者說,你有「看人」的能力嗎?你能看到「什麼行為」呢?

人都活在自己的慣性中。你能下判斷的「行為範圍」大概也就是那些大家都知道的那些。

孔子從「不自伐」這個角度來判斷一個人。

不自伐,也就是不去「討功勞」。

「討功勞」是人之常情。這沒有什麼好去苛責的。也就是,一般人做不到「不去討功勞」。

「不自伐」有什麼好?你大概難了解。

換言之,如果你不是一位自己對自己有所要求的某種觀照德性的實踐者,
「不自伐」是不會進入你的判斷標準的。

當然你就沒有能力和本事用「不自伐」去判斷一個人。

即使孔子說了也沒有用。

那一天 你自己感受到「不自伐」的利益時,你就會感受到孔子看人的視角是有點道理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