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雍也》#9

《論語.雍也》#9
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。閔子騫曰:「善為我辭焉。如有復我者,則吾必在汶上矣。」
***
先看這一故事的白話說明:
季氏請閔子騫當費市市長。閔子騫說:「請替我婉言謝絕了吧!如果再有人請我,我就逃到外國去。」

閔子騫,孔子弟子。

這是一個故事,被記了下來。
但主要是想表達什麼呢?應該不會只是一種隨意的偶然之記錄。

一個孔子的弟子不想當官,這又怎樣?
孔子弟子當官多的是。孔子自己也不排斥當官啊!

那這倒底是想說什麼呢?

或者說,一位儒學者,這樣的一種「實踐性思維價值系統的人」,在這樣的事件中,這種思維系統起了什麼作用?

《章句》有一段有趣的解釋:
謝氏曰:…自聖人以下,剛則必取禍,柔則必取辱。閔子豈不能早見而豫待之乎?

人很容易這樣子:「剛則必取禍,柔則必取辱」。

這是人性的問題,對人性的了解,對自己的了解;
這是一種自我「體悟」,而不是外在知識推理的支解,而來的領悟。

這種領悟,其修學的方法,往往不是來自對外的「知識系統的接受」,而是來自對內的「對自己省思的如實接受」。

或許這記錄想表達的,
就是儒門這種實踐哲學系統對人在「領悟」能力方面的功用。

閔子騫,孔子弟子,自己知道自己不適合當官!

這不容易啊。不是嗎?
你知道你自己適合當官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