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6月13日 星期四

《論語.鄉黨》 #18

《論語.鄉黨》 #18
色斯舉矣,翔而後集。曰:「山梁雌雉,時哉!時哉!」子路共之,三嗅而作。
***
白話譯:
孔子郊游,看見野雞飛翔一陣後停在樹上,孔子神情一變,說:「山脊上的野雞啊,時運好啊!時運好!」子路向它們拱拱手,野雞長叫幾聲飛走了。

大概真的沒有人知道,這句有什麼意義可被解釋出來。

《章句》:
然此必有闕文,不可強為之說。姑記所聞,以俟知者。

「不可強為之說」。
這點,古人也知道的很呢?
看起來蠻現代的啊。
不是嗎?

所以,「不可強為之說」,進步的現代性的媒體,應該更知道,才對?

但,有嗎?

知識與德性,
在傳統的學問中,一直是被思考的兩端!

有知識,未必有德性。
有德性,也未必有知識。

所以,古人(【宋】張載)劃分為「見聞之知」與「德性之知」。

知道了,未必做得到!

誰都一樣。我也一樣。

但如果你努力的去做到,不管做得有多好,你總是對德性有一點尊敬。

德性,於是就會潤澤你的生命。真的。
氣質就一定會有!

如果喊了半天,但卻別有目的,「德性」也會知道的。於是,它會在你的生命中藏了起來。

沒有德性之潤澤,生命會有一種「枯乾」之感,給別人看!
這也是真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