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6月2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鄉黨》 #11

《論語.鄉黨》 #11
問人於他邦,再拜而送之。康子饋藥,拜而受之。曰:「丘未達,不敢嘗。」
***
白話譯:
拜送使者時,一定拜兩次送行。季康子送藥,孔子拜受了。說:「我對藥性不瞭解,不敢嘗。」

第二句有關於季康子的,初讀不明所以,感受不到為什麼要如此做。

看《章句》:
楊氏曰:「大夫有賜,拜而受之,禮也。未達不敢嘗,謹疾也。必告之,直也。」

孔子對被送的藥之藥性尚不了解,所以不敢用。
但,他也明白的跟對方說了。

直也!

論語,或儒家,一直很強調「直」這種「直覺性」的感受。
其實,良心的迸發,不也就是「直」這種樣態嗎?

對就對,錯就錯,良心直接的就很清楚。

我們就個時代,其實,厲害的是,我們可以有很多棒棒的語言和口號,可以讓我們跟良心對著幹。

但,口號會過去的,如流行之物。
良心,卻是會一輩子如影隨行的吸吮著你。

直到你死亡的那一刻!

莫做心上過不去之事。真的!
不管你做事的動機是多麼的口號閃亮亮。
不管你「認為」你是多麼的「對」。
給良心一個發聲的機會。

杜斯妥也夫斯基有一本小說《罪與罰》。

男主角為當時的俄國的大革命,
為了他的理想和熱血,
搶了並殺害了隔壁的放高利貸的被大家的所痛泿的猶太人老太婆。

但,之後,他一輩子就在為良心折磨而自己接受自己的懲罰。至死方休!

這是我開竅的書之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