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1年4月21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雍也》 #25/ 2021.04


子曰:「觚不觚,觚哉!觚哉!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這種祭禮用具,四不象,這是什麽用具!」

《章句》:
觚,棱也,或曰酒器,或曰木簡,皆器之有棱者也。不觚者,蓋當時失其制而不為棱也。

祭禮之器應有的形制,不見了。這樣好嗎?
這是孔子的觀察。

《疏》:
言觚者,用之當以禮,若用之失禮,則不成為觚也,故孔子歎之觚哉!

在儒家,禮是一種「精神」的象徵。

人透過「禮」,來感受那種「精神」與人之間的關係。

有那種精神呈現的人,比較好嗎?
如果有,那麼,讓人的肉身去呈現那種精神的方法是什麼?

就是一種「規矩」,用一種規矩去讓人有所依靠地展現、呈現出那種精神。

禮,就是一種規矩。

無法展現出那種精神的「禮」,最後就是一種讓人無感的形式而已。

但,我們這個時代,並不是「禮」太多的時代;
相反的,
我們往往缺乏足夠禮,讓我們可以透過規矩,可以讓生命有所更好的向上轉變。

沒有某種「約束」,生命是無法成長變化的。

放任自然,十之八九,走向一種赤躶的動物性。

**
《论语.雍也》 25/ 2021.04
子曰:「觚不觚,觚哉!觚哉!」

白话译:
孔子说:「这种祭礼用具,四不象,这是什么用具!」

《章句》:
觚,棱也,或曰酒器,或曰木简,皆器之有棱者也。不觚者,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。

祭礼之器应有的形制,不见了。这样好吗?
这是孔子的观察。

《疏》:
言觚者,用之当以礼,若用之失礼,则不成为觚也,故孔子叹之觚哉!

在儒家,礼是一种「精神」的象征。

人透过「礼」,来感受那种「精神」与人之间的关系。

有那种精神呈现的人,比较好吗?
如果有,那么,让人的肉身去呈现那种精神的方法是什么?

就是一种「规矩」,用一种规矩去让人有所依靠地展现、呈现出那种精神。

礼,就是一种规矩。

无法展现出那种精神的「礼」,最后就是一种让人无感的形式而已。

但,我们这个时代,并不是「礼」太多的时代;
相反的,
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礼,让我们可以透过规矩,可以让生命有所更好的向上转变。

没有某种「约束」,生命是无法成长变化的。

放任自然,十之八九,走向一种赤躶的动物性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