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

《論語.雍也》 #27/ 2021.04


子曰:「中庸之為德也,其至矣乎!民鮮久矣。」

這句,很難講。

德性,一但要經驗化式的說出來,可以有很多項目,仁、愛、信、義…

中庸,也是被名詞化的一個德性項目。

但,似乎,這是很難能夠在「經驗現象」中被呈現出來的生命品質。

《老子》: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

這是說,任何經驗現象,和「概念中的理解」比起來,都一定是有偏誤的。

中庸,這種「希望不要有偏誤」的概念,又想要在「一定有偏誤」的經驗界呈現,幾乎不可能。

對我而言,我只能用佛學的某些術語來說,
人,大概只有到了「無我」的修行境界,
才能讓「中庸」這種生命可能的一種呈現形式,在肉體生命中被呈現出來。

換言之,是中庸來呈現你;而不是你來展現中庸。

 **
《论语.雍也》 27/ 2021.04
子曰:「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!民鲜久矣。」

这句,很难讲。

德性,一但要经验化式的说出来,可以有很多项目,仁、爱、信、义…

中庸,也是被名词化的一个德性项目。

但,似乎,这是很难能够在「经验现象」中被呈现出来的生命质量。

《老子》: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

这是说,任何经验现象,和「概念中的理解」比起来,都一定是有偏误的。

中庸,这种「希望不要有偏误」的概念,又想要在「一定有偏误」的经验界呈现,几乎不可能。

对我而言,我只能佛学的某些术语来说,
人,大概只有到了「无我」的修行境界,
才能让「中庸」这种生命可能的一种呈现形式,在肉体生命中被呈现出来。

换言之,是中庸来呈现你;而不是你来展现中庸。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