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子罕》 #26

《論語.子罕》 #26
子曰:「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志也。」
***
這句也可能是會讓你煩了的句子。

注解也寫的簡簡單單。

《章句》:
侯氏曰:「三軍之勇在人,匹夫之志在己。故帥可奪而志不可奪,如可奪,則亦不足謂之志矣。」

但這句:如可奪,則亦不足謂之志矣,倒是勾起了我的哲學玄想。

如可奪,是指「有東西」可以奪。

但,志是「一種東西」嗎?一種「可以被拿走的東西」嗎?

那麼,如果是,那個東西最開始是怎麼被放到你的心裡去的呢?

能拿出來,就一定先放進啊。不然,怎麼可能奪得出來?

志,是這樣的「東西」嗎?

如果不是,那志又是什麼?
這「什麼」和我們的存在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?

如果依海德格爾的論述方向而言,
可以說,
志是一種我們和「在之中的世界」在「未來之時間性」上的綻開方向?

志,不是什麼?
是一種你和世界的指向未檢關係式的方向。
這指向未來關係方向的存在基礎是「可能性」,
人去開展自己的「可能性」就是「志」。

所以,志不是東西,而是一種在與世界關係中對未來的指向。

人,一定活在世界,人一定和世界有關係,人一定會有對未來的指向方向。

所以,志是本有的。

即是本有,志就不可奪。

重點是,不可奪的志是指向生命中的「可能性」,
但,你有想過「你自己的可能性」嗎?

可能性,都是指,改變你目前的自己!
你有多大的力氣去改變自己呢?
不多。

所以,志沒有被不被奪的問題。
志,只有,你自己想不想「長出來」的問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