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5月26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鄉黨》 #6

《論語.鄉黨》 #6
君子不以紺緅飾。紅紫不以為褻服。當暑,袗絺綌,必表而出之。緇衣羔裘,素衣麑裘,黃衣狐裘。褻裘長。短右袂。必有寢衣,長一身有半。狐貉之厚以居。去喪,無所不佩。非帷裳,必殺之。羔裘玄冠不以弔。吉月,必朝服而朝。
***

白話譯:
孔子不用深紅色做衣邊,紅色紫色不可做內衣。夏天,穿單衣,外出必套外套。黑色內衣,配黑色的外套;白色的內衣,配黃色外套;黃色的內衣,配黃色外套。內衣較長,右袖較短。一定要有睡衣,長一身半。坐墊要厚。喪事結束後,無所不佩。不是正式場合的衣服,一定要裁邊。吊喪時不穿黑衣、不戴黑帽。每月初一,必穿朝服去朝見。

這是記載孔子如何穿衣服。

還講究的很呢!

記這種事做什麼?那時如何穿衣服,反正與你目前如何穿,沒有什麼關係?

又退一步講,穿衣服和「成德」之間有什麼關係嗎?
應沒有吧。
如果有,大家把衣服穿好就可以了啊,不就是滿街聖人,不就是天堂了。

又退一步講,為什麼要穿得如此的繁複?
許多也是談生命俢行的哲學或宗教,對穿衣服,至少是往「簡樸」的方向上去要求啊?

儒家,幹什麼的大費周章。

好吧!為什麼,人要穿衣服。
對,保暖。

除此之外呢?如果沒有再更多的意義出來,孔子就是在「做爽的」。

那麼繁複的穿衣,一定超出了「保暖」功能之外了。

穿衣服,是為了給別人看的。也就是說,是為了某種社會性的意義。換言之,不是「為自己」。

當然,並不是完全不為自己的喜好。
有,一定有。
但,穿衣服這同時,也必然的與「他人的看去」共同一起運作。

談生命的成長變化,即談修行,儒家從來不是「自己來」,例如,自己每天打坐。
儒家是從「他人的視角」來「看到自己」。

所以,儒家談「良心」,一定是從「必有事焉」這角度談起。
良心,是指與他人之間的倫理上的意義。
與他人共存之世界中,良心才會顯現。

要讓每個人都喜歡你,認同你,那是不可能的。
但,在與他人之世界中,觀照良心,那是人「安身立命」的指向方向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