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顏淵》# 13

《論語.顏淵》# 13
子曰:「聽訟,吾猶人也,必也使無訟乎!」
***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審案,我跟別人一樣,要做出對錯判斷。但更我想的是:人與人之間是不是可以沒有對立呢?」

訟,進法院。

你看到進法院的案子,你的反應是什麼?

誰對誰錯?用什麼理由去斷定對錯?這對錯的做成,是不是很沒有受干擾…

你想的都沒錯。人之常情,我也如此。
孔子也如此。

但孔子會更多想一點的是:
人,為什麼會對立呢?
是不是人有什麼結構上的心性狀況,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對立與掙扎,是不可避免的呢?

人有機會讓自己減少和別人對立嗎?

是不是有一個社會,在這裡,不是去爭對錯為最重要,而是去思考如何最大可能的避免對立的產生呢?

這是聖人在更多想的。

你覺得是做樣子的而已嗎?

其實,
如果你有如孔子那樣去更多想的一種靈光乍現過,來,
那你是善根淳厚。

你看到的不只是去爭對錯,
而是在爭對錯過程中,人所受到的折磨和痛苦。

看到人在過程的背後所受的折磨而起消除之心,是悲心。

「大悲」,梵語 mahakaruna。即指諸佛菩薩不忍十方眾生受苦而欲拔濟之,其心稱大悲。

悲心是一種動力,也是讓你的生命快速走向人性豐美的指南針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