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8月4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顏淵》# 4

《論語.顏淵》# 4
司馬牛問君子。子曰:「君子不憂不懼。」曰:「不憂不懼,斯謂之君子已乎?」子曰:「內省不疚,夫何憂何懼?」
***
「內省不疚,夫何憂何懼」,這是很多人可能在面對人生決擇時,都會拿來當作判斷的標準。

憂慮,更大的根源,是來自內在的「心理系統」,而不是外在的物質狀況。

這是古人,不分東西方,大概都有的經驗談。

但,如何可以讓人「不憂不懼」,
其解決的方法,則就各有特色了。

佛學,識「空」,則解脫。
基督教,堅信上帝,依恩解脫。


儒家的特色在於:「內省不疚」。

內省,真的那麼大的威力嗎?
對,這其實是能不能對儒學有所肯定的基礎,或著說經驗值。

你有沒有被「良心」痛到半夜爬起來痛哭過呢?
如果有,內省不疚,就會對你是有用的行法。

對這句話的某種疑慮,使得我在年輕時,去讀了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,並且似乎在這疑情之下,好像有讀懂。

「他的「實踐理性批判」則試圖在「自由」和「自律」的道德主體(良心)中,找到普遍道德」。

「在〔實踐理性批判〕中,康德設定自由意志、神與靈魂不朽之必然存在。 ... 然而神與靈魂不朽卻又涉及道德判斷之「良心」之內在性目的,或稱為行德動機」。

嗯,良心,果然會讓你痛心;
這是超越出你的意識的,是在你之上的力量;
但又來自於你自己的主體。

既經驗又超越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