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8月2日 星期五

《論語.顏淵》# 3

《論語.顏淵》# 3
司馬牛問仁。子曰:「仁者其言也訒。」曰:「其言也訒,斯謂之仁已乎?」子曰:「為之難,言之得無訒乎?」
***
白話譯:
司馬牛問仁。孔子說:「仁者言談謹慎。」說:「言談謹慎,就能叫做仁嗎?」孔子說:「做起來很難,言談能不謹慎嗎?」

如果順著之前二節的po文,那麼在理路上的理解就會更清楚。

雖然,「仁」心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,是本能的即有。也可以說是良心。

此即孟子所言:人之所不學而能者,其良能也;所不慮而知者,其良知也。

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因各種厲害關係,常常會「故意」聽不到。

孟子就此而言:
耳目之官不思,而蔽於物。物交物,則引之而已矣。

我們需要某些方法的練習,能讓我們時刻敏感的感受良心的聲音之泛音。

其言也訒。即言談謹慎。

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儒門修行方法。

方法的練習是必要的,人才能在這過程中超拔出來。

透過方法的練習,讓我們的生命之運作趨向於更直觀更本能的以良心為運 作之核心。

這樣的生命形態,後來的中庸有著更哲學化術語的表達:

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,故君子慎其獨也。
喜怒哀樂之未發,謂之中;發而皆中節,謂之和。
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達道也。
致中和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