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8月1日 星期四

《論語.顏淵》# 2

《論語.顏淵》# 2
仲弓問仁。子曰:「出門如見大賓,使民如承大祭。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在邦無怨,在家無怨。」仲弓曰:「雍雖不敏,請事斯語矣。」
***
白話譯:
仲弓問仁。孔子說:「出門時要象會見貴賓一樣莊重,建工程時要象舉行盛大祭典一樣嚴肅。自己不願做的,不要強加於人。同事中相處融洽,親屬中和睦友愛。」仲弓說:「我雖不才,願照此辦理。」

對於現代的我們,這種句子真的讓人麻痺了。
但,
儒家的「行法」,修行的方法,就是在這樣子的「日常生活式」的句子當中。

換一種強烈的比喻,
如果一般佛學而言,在修行方法上都會去強調「禪坐」,這種方法;
那麼,
上面的句子,就是去描述類似於佛家的禪坐(靜坐),的修行方法。

只是,這種不標新立異的方式,你往往會瞧不起,就是了。

這裡,我們沒有辦法再從理路上談下來,有關理路架構,請看前po文。

來,
相信人心本有的良知,相信人有一種讓自己生命更美更豐富價值行為的能力,
但,這如何可能真正在你的肉體上來呈現呢?

我們要透過某種外在的「事項」來摸擬練習。

例如,打坐就是一種摸擬練習,透過這種練習,讓我們的生命藉由這種過程,往上「跳躍」到另一種不同層次的生命體悟。

這像是練騎腳踏車,
你透過模擬練習「會騎的樣子」,
於是,有一天,
你的生命就帶著你可以「自然地」與腳踏車有某種隨心所欲而不翻車的那種能力。

出門如見大賓,使民如承大祭。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在邦無怨,在家無怨。

這裡,孔子提出四個生命成長的「練習項目 」。

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去「練習這四項的其中某一項」,
不斷練習,反省,觀照,
於是,有一天,你會發現,
生命似乎長出了一種你以前所沒有的能力,不管是在思考、判斷、生活以及審美上。

簡單的說,氣質變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