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12月8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憲問》# 06

《論語.憲問》# 06
子曰:「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,未有小人而仁者也。」
***
這句很難白話譯,就感受一下文言文好了。

理論上,儒學的理論基礎是肯認:人人都有良心。

而,良心是形而上超越的,就外在的呈現而言,就是仁。

如果說,在論語裡面有說什麼人不可能會有仁,
那就是和儒學的基本修行信念砥觸。

人人都會有「仁」的可能性的!

那此篇的這句是是什麼狀況下被說出來?

《章句》:
謝氏曰:「君子志於仁矣,然毫忽之間,心不在焉,則未免為不仁也。」

這句是談儒學修行的「功夫」或著說「過程」,的難度。

人,不可能時時刻刻都能聽著良心的聲音。

有時,真的會忽略了。

即使是「有志於人格成熟的君子」,也難免如此。

後面,孔子又補上了一句重話,說:
如果你無心於人格的完滿,良心的傾聽,那麼談仁也就不必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