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12月9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憲問》# 07

《論語.憲問》# 07
子曰:「愛之,能勿勞乎?忠焉,能勿誨乎?」
***
這是人世間的為人處事的格言佳句。

《章句》:
蘇氏曰:「愛而勿勞,禽犢之愛也;忠而勿誨,婦寺之忠也。愛而知勞之,則其為愛也深矣;忠而知誨之,則其為忠也大矣。」

強調訓練以及教育的重要。你看看。也很有道理。

但,我要往另一個方向去講了。

有時,我們的人生經驗中,這種「對人好」,相反的成為「別人最重的負擔」。

這種感受,道家講的最多。

所以,才會有儒道互補的說法。

《莊子.大宗師》:
泉涸,魚相與處於陸,相呴以濕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於江湖。與其譽堯而非桀也,不如兩忘而化其道。

有時,外在的「高級術語/高級口號」喊多了,
人不但【不會變美】,反而成為一種「口號的僵屍」。

那些口號與名詞,成為一種人與人之間最「偽」的「呴」與「沫」,人與人之間,只能「相呴以濕,相濡以沫」。

勞與誨,如果沒有「用得巧」,那一定成為「阻礙」的東東,一旦是呴與沫。

對道家而言,
生命的自然,最美;
所以「不如相忘於江湖」。

但就儒家而言,勞與誨,如果有用對,用巧,那麼生命德性的成長成熟,更容易接近「相忘於江湖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