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學而》 #11 /2020.09


子曰:「父在,觀其志;父沒,觀其行;三年無改於父之道,可謂孝矣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父親在時世時看其志向,父親死後看其行動,三年內不改父親的規矩習慣,可算孝了。」

這句,一定會有爭議的。而且,這是孔子說的。

這句,你乍看之下,也一定覺得怪怪的。怪的地方在於:三年無改於父之道。
這,憑良心講,沒有道理。

如果父親的「道」是一般人所不認可的社會性行為呢?還要三年不改,真是見鬼了。

父親也是人;能夠成為社會性榜樣的父親真的不多啦。都只是一般平凡人,各種人性的好的壞的都會有。
一個人不會成為父親後,就馬上變聖人。不可能。

古人也如此認為啊;《章句》:尹氏曰:「如其道,雖終身無改可也。如其非道,何待三年。」

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」之前,是有一種前題的:父在,觀其志;父沒,觀其行。

亦即,兒女輩的,本身就是「努力進取的人」。所以,平時的志向行為都有被考察。

這樣的兒女輩,如何去處理「父親以前的想法」?

這樣的兒女輩,是有進取心的,是有野心的;
如果父親的想法和事業原則也是不錯的,那麼,這樣的兒女輩有沒有心胸去接受父親的願景呢?

人,而且是有野心的人,一定往往都要「掃掉別人」,變成自己的想法。看看,絕大部分新長官一上任,不都是提出自己的願景嗎。很少有新長官是去陳述出前任長官的優點的。

不是嗎?

新長官的願景一定比較好嗎?未必。但反正,掃掉舊的,是第一要務。

「父在,觀其志;父沒,觀其行」,觀什麼?觀心胸。

只有心胸量大的人,才能看出別人的優點。三年不改,剛好。
如果心胸小,父親也一樣;馬上就要除舊布新,建立新願景。



《论语.学而》 11 /2020.09
子曰:「父在,观其志;父没,观其行;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」

白话译:
孔子说:「父亲在时世时看其志向,父亲死后看其行动,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习惯,可算孝了。」

这句,一定会有争议的。而且,这是孔子说的。

这句,你乍看之下,也一定觉得怪怪的。怪的地方在于:三年无改于父之道。
这,凭良心讲,没有道理。

如果父亲的「道」是一般人所不认可的社会性行为呢?还要三年不改,真是见鬼了。

父亲也是人;能够成为社会性榜样的父亲真的不多啦。都只是一般平凡人,各种人性的好的坏的都会有。
一个人不会成为父亲后,就马上变圣人。不可能。

古人也如此认为啊;《章句》:尹氏曰:「如其道,虽终身无改可也。如其非道,何待三年。」

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」之前,是有一种前题的:父在,观其志;父没,观其行。

亦即,儿女辈的,本身就是「努力进取的人」。所以,平时的志向行为都有被考察。

这样的儿女辈,如何去处理「父亲以前的想法」?

这样的儿女辈,是有进取心的,是有野心的;
如果父亲的想法和事业原则也是不错的,那么,这样的儿女辈有没有心胸去接受父亲的愿景呢?

人,而且是有野心的人,一定往往都要「扫掉别人」,变成自己的想法。看看,绝大部分新长官一上任,不都是提出自己的愿景吗。很少有新长官是去陈述出前任长官的优点的。

不是吗?

新长官的愿景一定比较好吗?未必。但反正,扫掉旧的,是第一要务。

「父在,观其志;父没,观其行」,观什么?观心胸。

只有心胸量大的人,才能看出别人的优点。三年不改,刚好。
如果心胸小,父亲也一样;马上就要除旧布新,建立新愿景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