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

《論語.學而》 #10 /2020.09


子禽問於子貢曰:「夫子至於是邦也,必聞其政,求之與?抑與之與?」子貢曰:「夫子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?」

白話譯:
子禽問子貢:「老師每到一個地方,就能瞭解到該地的政事,是求來的?還是人家自願告訴的?」子貢說:「老師憑著溫和、善良、恭敬、節儉、謙讓的品德得來的。老師的請求,與普通人的請求大概不同吧?」

這是孔學生的對話。

論語是對話體的文本。裡面收錄的,不只是孔子的對話內容,還有其他儒門人以及孔子學生的對話。

對話,和我們目前比較習慣的「論述文本」不同。對話是不是邏輯上的嚴密完整,是一種「碎片」的交織過程。

但,「碎片」的交織過程,往往更能「引發」第三方/受眾的一種「完整的視野出來」。

就像,你可以從你的女朋友/男朋友的一行為中,看出「愛你」是不是真誠而完整的。

這種從部分看到全體,是「超越性」,是人所特有的一種「形而上能力」,也是一個人德性的呈現模式。

來,孔子是怎麼樣的人呢?我們能從學生的對話中,看到一種什麼樣完整意義出來呢?

人,會不會去「求」呢?

對,一定。說「不求」,也是一種「求」的形式。信仰「上帝」,也是一種「求」。

再來是,你求「什麼」,你「如何」求?

如何求,是德性;求什麼,是意義。換一個角度來講,要求德性與意義,也只能從你的如何求以及求什麼,來談。

所以,核心是求「什麼」以及「如何」。

聖人與凡人的差別,就在於求「什麼」以及「如何」。

孔子的學生,真有眼光,一句話就講到核心;有眼光的學生,也是一位好老師身上的勲章!

【最後,給我的教書的同學:同學,你身上已有勲章了,再多拿幾個吧。勲章一定不多,但每一個,都讓我們「求得」非常有意義。】

白話譯來源: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

*
《论语.学而》 10 /2020.09
子禽问于子贡曰:「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,求之与?抑与之与?」子贡曰:「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」

白话译:
子禽问子贡:「老师每到一个地方,就能了解到该地的政事,是求来的?还是人家自愿告诉的?」子贡说:「老师凭着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、谦让的品德得来的。老师的请求,与普通人的请求大概不同吧?」

这是孔学生的对话。

论语是对话体的文本。里面收录的,不只是孔子的对话内容,还有其他儒门人以及孔子学生的对话。

对话,和我们目前比较习惯的「论述文本」不同。对话是不是逻辑上的严密完整,是一种「碎片」的交织过程。

但,「碎片」的交织过程,往往更能「引发」第三方/受众的一种「完整的视野出来」。

就像,你可以从你的女朋友/男朋友的一行为中,看出「爱你」是不是真诚而完整的。

这种从部分看到全体,是「超越性」,是人所特有的一种「形而上能力」,也是一个人德性的呈现模式。

来,孔子是怎么样的人呢?我们能从学生的对话中,看到一种什么样完整意义出来呢?

人,会不会去「求」呢?

对,一定。说「不求」,也是一种「求」的形式。信仰「上帝」,也是一种「求」。

再来是,你求「什么」,你「如何」求?

如何求,是德性;求什么,是意义。换一个角度来讲,要求德性与意义,也只能从你的如何求以及求什么,来谈。

所以,核心是求「什么」以及「如何」。

圣人与凡人的差别,就在于求「什么」以及「如何」。

孔子的学生,真有眼光,一句话就讲到核心;有眼光的学生,也是一位好老师身上的勲章!

【最后,给我的教书的同学:同学,你身上已有勲章了,再多拿几个吧。勲章一定不多,但每一个,都让我们「求得」非常有意义。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