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0年9月7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學而》 #13 /2020.09


有子曰:「信近於義,言可復也;恭近於禮,遠恥辱也;因不失其親,亦可宗也。」

白話譯:
有子說:「信譽符合道義,才能實踐諾言;恭敬符合禮法,才能遠離恥辱;任用可內心信賴的人,才會真正的信任。」

這種句子,現代的我們,都一定覺得乏味。

我以前也是。

我們大概很少能從這種句子中,讀到什麼「感動」,或是感受。

句子的內容,你也不會不懂,甚至是聽得有點煩了。

來,
信 → 義;
恭 → 禮;
因 → 親。

信與恭,是某種外在的社會性表現,也就是可以被看到的,在這世間的言行舉止。

義與禮,則是上述那些外在言行的「內在根據」。

外在的行為,為什麼是那樣子,並不是隨機的,偶然的,而是有著某種「內在根據」,亦即是依著這些內在根據而被發展出來的。即因不失其親。

也就是說,信(外在)奠基於義(內在),這樣的一種奠基關係。

有子的意思是:我們不要迷失於外在的行為,即使是「被公認的好的行為」,「被社會化流行的行為」;
而是要去看一看,
透過這些行為,我們可以自己被自己向上提升式的改變了什麼!

內在德性感受的湧動,那才是要去被體驗到的根本。
雖然,要去體驗那湧動的內在德性,是要透過外在行為來轉借而感受;
但千萬不要迷失於外在的行為,而沒有回頭過來想一想,
你真正的內在聲音,有響起來了嗎?

古典文本一向如此。

宗教,一般而言,也如此。

義行只是「行為」,上帝才是你要去感受的根本;
六度(布施持戒忍耐精進禪進智慧)只是行為,空性(佛性)才是你要體悟的根本;
忠孝仁愛…只是行為,你要從中感受人所具有的「仁心」的湧動。


《论语.学而》 13 /2020.09
有子曰:「信近于义,言可复也;恭近于礼,远耻辱也;因不失其亲,亦可宗也。」

白话译:
有子说:「信誉符合道义,才能实践诺言;恭敬符合礼法,才能远离耻辱;任用可内心信赖的人,才会真正的信任。」

这种句子,现代的我们,都一定觉得乏味。

我以前也是。

我们大概很少能从这种句子中,读到什么「感动」,或是感受。

句子的内容,你也不会不懂,甚至是听得有点烦了。

来,
信 → 义;
恭 → 礼;
因 → 亲。

信与恭,是某种外在的社会性表现,也就是可以被看到的,在这世间的言行举止。

义与礼,则是上述那些外在言行的「内在根据」。

外在的行为,为什么是那样子,并不是随机的,偶然的,而是有着某种「内在根据」,亦即是依着这些内在根据而被发展出来的。即因不失其亲。

也就是说,信(外在)奠基于义(内在),这样的一种奠基关系。

有子的意思是:我们不要迷失于外在的行为,即使是「被公认的好的行为」,「被社会化流行的行为」;
而是要去看一看,
透过这些行为,我们可以自己被自己向上提升式的改变了什么!

内在德性感受的涌动,那才是要去被体验到的根本。
虽然,要去体验那涌动的内在德性,是要透过外在行为来转借而感受;
但千万不要迷失于外在的行为,而没有回头过来想一想,
你真正的内在声音,有响起来了吗?

古典文本一向如此。

宗教,一般而言,也如此。

义行只是「行为」,上帝才是你要去感受的根本;
六度(布施持戒忍耐精进禅进智慧)只是行为,空性(佛性)才是你要体悟的根本;
忠孝仁爱…只是行为,你要从中感受人所具有的「仁心」的涌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