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鄉黨》#15/ 2021.10



朋友死,無所歸。曰:「於我殯。」朋友之饋,雖車馬,非祭肉,不拜。

白話譯:
朋友死了,沒人辦喪事,孔子說:「我來辦。」朋友的贈品,即使是車馬,也不拜他以為謝。但朋友送祭肉,則拜。

大概很少會如此的說,喪事,我來辦。

一個人會如此做,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修為, 一種什麼樣的人生信念,所以,
去做這種事,彷彿是理所當然的行其所無事。

倒過來,用一種後人的眼光來看,
如果所謂的人生的德性的成熟,最後所呈現出來的樣態是,朋友葬體我來辦,這樣的一種人生規格。

德性的成熟,是一件值得我們去追求的嗎?

人要有什麼樣的一種人生視野,所以才想去成熟自己的德性,
讓自己可以行其所無事地,如果有機會,去辦他人的葬禮。

生命若沒有一種形而上的渴望,大概很難。

朋友之饋,雖車馬,非祭肉,不拜。

這句很有意思。

《章句》:朋友有通財之義,故雖車馬之重不拜。祭肉則拜者,敬其祖考,同於己親也。

朋友借錢給你,借再多,你也不會去「拜」他,因為是朋友。

但朋友家的祭肉,這不是什麼重要的東東,但孔子會去拜朋友的「祭肉」,
為什麼?

《章句》說,「敬其祖考,同於己親也」。

這是人同於己的生命視野。

這種同一性的追求,是生命中的一種內在的呼喊的力量嗎?

而這又要如何才有可能?

基督教的愛人如己,是往這一生命方向的操練。
佛學的唯識,不也正是強調人的同一性根源嗎?所謂的慈悲觀的行法,不正是一種讓自己往那方向去開闊的修行方法嗎?

真的很難,很難。如果你不是嘴吧講講,你就知道有多難。

但古典告訴我們,同一性是生命更深層的真理。

沒有一種同一性的渴望和修行,生命是無根的,終究是淒淒徨徨的。


《论语.乡党》15/ 2021.10

朋友死,无所归。曰:「于我殡。」朋友之馈,虽车马,非祭肉,不拜。

白话译:
朋友死了,没人办丧事,孔子说:「我来办。」朋友的赠品,即使是车马,也不拜他以为谢。但朋友送祭肉,则拜。

大概很少会如此的说,丧事,我来办。

一个人会如此做,是一种什麽样的人生修为, 一种什麽样的人生信念,所以,
去做这种事,彷彿是理所当然的行其所无事。

倒过来,用一种后人的眼光来看,
如果所谓的人生的德性的成熟,最后所呈现出来的样态是,朋友葬体我来办,这样的一种人生规格。

德性的成熟,是一件值得我们去追求的吗?

人要有什麽样的一种人生视野,所以才想去成熟自己的德性,
让自己可以行其所无事地,如果有机会,去办他人的葬礼。

生命若没有一种形而上的渴望,大概很难。

朋友之馈,虽车马,非祭肉,不拜。

这句很有意思。

《章句》:朋友有通财之义,故虽车马之重不拜。祭肉则拜者,敬其祖考,同于己亲也。

朋友借钱给你,借再多,你也不会去「拜」他,因为是朋友。

但朋友家的祭肉,这不是什麽重要的东东,但孔子会去拜朋友的「祭肉」,
为什麽?

《章句》说,「敬其祖考,同于己亲也」。

这是人同于己的生命视野。

这种同一性的追求,是生命中的一种内在的呼喊的力量吗?

而这又要如何才有可能?

基督教的爱人如己,是往这一生命方向的操练。
佛学的唯识,不也正是强调人的同一性根源吗?所谓的慈悲观的行法,不正是一种让自己往那方向去开阔的修行方法吗?

真的很难,很难。如果你不是嘴吧讲讲,你就知道有多难。

但古典告诉我们,同一性是生命更深层的真理。

没有一种同一性的渴望和修行,生命是无根的,终究是凄凄徨徨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