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

《論語.八佾》#18

《論語.八佾》#18
子曰:「事君盡禮,人以為諂也。」

***
這句話,就是孔子的感嘆了。

先看白話譯:
孔子說:「對長官盡禮,人們認為是諂媚。」

所以,人性,真的很像,對不對,幾千年前的狀況,和現在也不一定有太大的差別。

對長官盡自己的敬意,那是一種「禮」,是一種制度和規範。
制度和規範,如果你看得到內在的精神,對人性成長的某種養護的之作用,
只要你去實踐,就必然有它的作用。

但,人世間,如《莊子》所言,有太陽就一定有影子。

任何制度,就必然有其僵化面,就必然有其「表面性」,就必然有「制度」所一定會有的虛偽下的可利用性。

不是嗎?何必是禮,社會運動亦然。

所以呢?就不要制度和文化了嗎?
就因為害怕那種制度和文化的陰暗面,所以我們不去碰了呢?
更慘的是,人家還會給你戴上某種特定名詞的帽子,
正如同你想對長官敬意,人家會說你是「諂媚」一樣。

所以,還記得我以前談的,為什麼「德福之間」是儒家必要去討論的主題嗎?

當然,這不會只是「尊敬長官」這事而已。

一位老師,跟學生說,你要「好好讀書,用功讀書」,不也是幾幾乎乎在這時代要被嘲笑嗎?

不是嗎?你有看到多少老師「敢大聲」告訴:你學生就是要好讀書!

讀書不是萬能,讀書未必是一個人最好的成長方式。真的未必。

但,
如果一個時代的老師,
跟學生說你不要用功讀書,那只會害了你的發揮自己,
或說,讀書會妨礙你的發揮自己,
或著說,「不讀書」就是最好的讀書,
於是那個老師是最有掌聲的。

那麼一個老師,要如何做呢?

對我而言,當一位老師鼓勵學生讀書,正如同向長官致敬一樣,是一種自我要求的人生之「禮」。

禮,只要你看到了內在的精神,去實踐就必然會給你自己帶來「跟以前比起來」是「更向上」的一種自我改變。

我在世新的改變,都是來自不斷思考讓學生:如何去讀下第一本書。

當老師最大的人生獎賞,是看到一位學生開始有能力從書本中去改變自己。
這過程,當老師的你,是有參與的。

當然,嘲笑之聲,那就是不絕於耳了。
但,這不也就是「事君盡禮,人以為諂也」的另一翻版而已嗎?
孔子早就提撕了我們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