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

《論語.里仁》#2

《論語.里仁》#2
子曰:「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,不可以長處樂。仁者安仁,知者利仁。」

***
里仁篇,我自己的心得是,講的更多的是,
如果願意在修行,或著說德性增長上用心,
那麼可能帶來的自己的改變,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面貌。

德性的踐履,德性的增長,或著用「修行」這樣的字眼,
我們往往會認為是「做一個好人」,
會認為是獲得社會掌聲和認同的方法之一。
這也沒錯,
但這很淺。

如果只是那樣,你不會想去修行。
因為付出那麼大(修行是苦的),但得到的卻是微不足道,或是虛名的。

德性的增長會札札實實的改變自己,
對,改變自己。
但這改變自己是改變到什麼方向上去呢?
這是孔子在談的。

一般的人,換言之,讓自己的自然生命去帶動你,的那種自然狀況是如何呢?

自然狀況下的人,就是不仁者。
不仁就是指沒有要特別去做德性修行,或去是追尋意義價值系統的人。
真的,孔子從來都沒有說「不仁者」是「壞人」。
那是你自己想當然爾的。

自然狀況下的人,會是怎麼樣的人呢?亦即,一般人的對人生生活的一般反應是如何呢?「不可久處約」「不可長處樂」。

的確啊,不是嗎!
貧困你受不了。快樂,你也不一定能好好享受。
生命必須不斷的向外追逐,
讓自己不斷的變換可以去追逐的事物,
你才能「安心」。

對德性或意義價值系統有感受的人,有修行的人,則生命會是如此的轉變:
可以「安心」於德性的增長,
可以因德性的踐履而得到「快樂」。

換言之,
不是你對外在的生命漠然,不是啦,
而是你知道,
外在的價值系統不是唯一的系統。
再來,
外在的價值品牌,是變化,是不定,同時,你自己也不可能穩定於某一價值外在價值品牌,
你要不斷的變化外在價值品牌,正如你不斷的換產品品牌。

如果你覺得這種生活不錯。那也沒什麼。

但如果你有感覺不想那樣了,
那麼,可以的自我改變所指向的方向會是什麼呢?
你要以什麼方法來改變自己呢?
孔子在談這種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