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

《論語.公冶長》#14

《論語.公冶長》#14
子路有聞,未之能行,唯恐有聞。
***
先看白話:
子路聽到一件該做的事,沒有做完時,就怕又會聽到另一件。

憑良心講,這我做不到。
在現代社會,不會有人做得到。
做到了,又怎麼樣?

沒有怎麼樣!

這篇的意核心,不在於「有沒有做到」。
做到什麼呢?有沒有去打工,
line有沒有回?
有沒有去唱歌?等等…

這篇會有如此的記錄,在於,
這表述指向了儒家最強調的「行法」,
道德「實踐」。

很多人看到「道德實踐」這四個字,就火大了,認為是封建,是壓迫,是防礙個人自由……

來,如果道德實踐,例如,每天出門跟家人說聲好,
看到老師,願意有禮的打招呼,
過馬路時,幫老太太扶上一手…

如果我跟你說,你去做這些,你就會有最大可能機會的考上「台大」,你會不會拼了去做,
你會如何去重新思考「道德實踐」這四個字和你的關係呢?

你把「道德實踐」當做是一件對你不會有任何幫助的事,
所以你會痛苦。

但依儒家而言,人是會變化的,所以講「變化氣質」,
人,【是會變化的】,所以,笨的可以變聰明,燥的可以變穩重。

但,人如何可能去「變化自己」。
對,就是道德實踐。
做了,人就有變化的機會。
只是用聽的,沒有用。

經由道德實踐而來的變化,是【整體的變化】。
對,在你變得對別人更有容忍心之時,你其實也更有機會去理解微積分,於是更有機會上台大。

很難相信吧。對,因為你從來沒有主自意識的去改變過自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