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公冶長》#20

《論語.公冶長》#20
季文子三思而後行。子聞之,曰:「再,斯可矣。」
***
這是很有趣的人生經驗談。

可能大家都有這種經驗:很多事,想多了,想到最後就壞事了。

但,我們也常聽到,要多思考,多檢查,想愈多次愈好,「魔鬼藏在細節裡」。

到底,我們對一件事,要多去想幾次?
孔子說:再,斯可矣。
老夫子的人生經驗談是說,二次就可以了啦,三次太過了。

為什麼?

這只是孔老夫子的人生經驗談,還是這種「想二次」的說法,背後是有某種理論基礎而來的判斷。

這裡重點不是二次或三次,而是去做出「做幾次」的評論是以「什麼理論為基礎」來做出論述結論?

換言之,這只是老夫子的一般而言的人生經驗,還是意有所指的在談某種「人生的某種理論」?

如果我們不相信某種形而上的力量,
對儒家而言,是來自於自己但又超越於自己的力量,
那麼,我們只相信自己,
如果是如此的人生信念,那麼檢查的次數就應是多多益善。

如果是只相信自己,何必三次,三十次也可以,愈多愈好。因為,人總有一些有的沒有,多檢查是好事,愈多愈好。

但如果,人生的信念是:人是形而上的,有著來自於自己但又超出於自己的力量。
那麼,重點在於:人是不是跟著那力量走,跟著那聲音走,在儒家,是良心的聲音。

如果是這種人生信念:如果你一直去檢查,那個聲音早晚會被模糊掉的。
愈多的考量進來,只會讓你更關乎於自己的利益,這沒有什麼不對,這是人性的結構。
但就是這種結構,一直去檢查,「那聲音」早晚會不見的。

其實,你一定有這種經驗,往往第二次想的東東,最後是對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