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公冶長》#26

《論語.公冶長》#26
顏淵、季路侍。子曰:「盍各言爾志?」
子路曰:「願車馬、衣輕裘,與朋友共。敝之而無憾。」
顏淵曰:「願無伐善,無施勞。」
子路曰:「願聞子之志。」子曰:「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懷之。」
***
論語很活潑的。
這是師生談「志向」。
有幾次和同學聊深了,也聊起志向,我自己的和同學的,
這都是在空氣中有光彩的時刻。

願,很重要。
帶著願,人才有努力的方向。

佛學中,尤其是大乘佛學,「發願」則是非常被重視的。
所謂: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王陽明:志不立,天下無可成之事。
有一句老話:心胸有多大,事業版圖就有多大。

你的願是什麼?你的志是什麼?

但,我想,一個會被追問的問題是:願要如何發?志要如何立?

海德格爾哲學的核心是:存在的領悟。

什麼意思呢?

人,不會只是看到「眼前」的總總,
人有一種奇特的能力,他/她能「感受到」「領悟到」超出現在的某種「可能性」。

從,越出現在的狀況,去隱約感受到未來的方向,這是領悟。
這是人,對你、我,有有經驗到的能力,所以,人是海德格爾研究的標的,稱之為「此在」。

正是人會不斷的超出自己,所以這種人的特色,成為我們可以感受「願」「志」,之所以可能的根據。

你有想要超越自己的衝動嗎?
跟自己比起來,更不一樣了,才是有感的。

否則,你只是想在某種口號中享受「理想」的虛幻!
這種「懶」,也會給你帶來後果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