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11月4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公冶長》#15

《論語.公冶長》#15
子貢問曰:「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?」子曰:「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」
***
看似簡單,但不容易;
難是難在這是二種人性中矛盾的化解,是改變自己。
要去「變動」自己,都是痛苦的過程。

白話譯:
子貢問:「孔文子憑什麽獲得『文』的稱號?」孔子說:「靈敏又好學,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,不覺得沒面子,所以稱為『文』。」

很生活中的一般。「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」是有點老掉牙的句子。

但就是太平常了,這句子中的矛盾性,往往就被稀釋掉了。

如果你「敏」,可能你就不容易「好學」。
好學往往是因為你想藉由「讀書」之手段,讓自己更有變化。
敏之人,本來多變,不易「好學」

同樣的,「下問」談何容易,要有「不恥」的本事和心胸。
很多同學,連向老師「上問」都拉不下臉皮了,更何況下問。

文,說文化也好,說文有也好,說氣質也好,說人格也好。
文,就在於「改變自己」,讓自己變得和以前不一樣。

要改變自己很難吧。
任何改變自己都是自我否定,都是要經歷痛苦的。
要能打破人性中的很多「固習」,才能化解矛盾,才有變化的可能。

「好學」讀書,就是好方法,好的一種「方法」去改變自己。

好學談何容易。
這不是你「要不要」「爽不爽」的問題,
還要看有沒有能力和勇氣化解人性中必然有的矛盾,
在某種「痛苦」中改變自己。

在改變自己過程,「聖人」和你一樣,都要歷經痛苦,只是他們願意去承受,
而你,
就會想去適才揚性的「快樂」讀書。

這一差,就有可能天南地北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