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7月10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先進》# 15

《論語.先進》# 15
子曰:「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?」門人不敬子路。子曰:「由也升堂矣,未入於室也。」
**
白話譯:
孔子說:「子路彈琴,乾嘛要在我這裏彈?」學生因此不尊敬子路。孔子知道後,說:「子路的彈得很不錯了,衹是還不精通而已。」

孔子很人性的,是一般的人性,但讓人有感。

有句成語這裡出來的:升堂入室。

《章句》:
家語云:「子路鼓瑟,有北鄙殺伐之聲。」蓋其氣質剛勇,而不足於中和,故其發於聲者如此。

孔子覺得子路彈的氣質不是很對,於是說了意見。

其他學生就瞧不起了。

孔子於是又說了升堂入室的句子出來。

人性某種結構上的特色,很清楚的;
這種捕風捉影於是去看不起人的人性結構,古人也一樣,現代人也不差。

經典,或是古典的學問,更多的力氣在於處理和思考,這種人性結構上的轉變之可能,由不圓滿變為更圓滿。

現代人對這種思維特色的學問體系(古代哲學),往往瞧不起,
甚至覺得是「封建」。

為什麼?

因為要讓生命結構更圓滿的學問,首要在於承認自己的不圓滿,
再來是,要能有勇氣去自己處理自己。這是,會痛的。

啟蒙理性之後的現代人,往往用「抽象的理想」來認識自己,以為自己是如抽象名詞一樣的聖潔。

因之,啟蒙理性之後的現代人,往往著力於去「看到別人的缺點」,
而自己呢,則是如抽象口號的般的聖潔。

因為,大家都不認為有必要去處理自己的不圓之處,
所以,
我們只好努力的看到別人的黑暗面證明自己的潔白面。

但問題是,於是,每個人在別人的眼中都是暗黑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