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7月14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先進》# 16

《論語.先進》# 16
子貢問:「師與商也孰賢?」子曰:「師也過,商也不及。」曰:「然則師愈與?」子曰:「過猶不及。」
**
這句也很常見:過猶不及。

白言譯:
子貢問:「子張與子夏誰好些呢?」孔子說:「子張做事總是過頭,子夏總是差點火候。」說:「那麽是子張好些嗎?」孔子說:「過頭和差點一樣。」

這句看來簡單,但卻不易說明的好。

《章句》:
故聖人之教,抑其過,引其不及,歸於中道而已。

中道,往往是對這一問是的「文字答案」。

什麼是文字答案,就是用「中道」來說明「過猶不及」。

但很快的我們仍然要問什麼是「中道」?

什麼事都個打五十大板,或是什麼好話兩邊都說一點,就是中道嗎?

不是。那樣做,沒有什麼意義。

古注,並沒有再多講什麼。

以下是我的話,

過猶不及,意思是過和不及,是兩件相同的事。是在意義價值上完全相同的事。

明明就是「兩件」不同質性的事,怎麼會是完全相同呢,「猶」。

猶,也可以是「即」。換言之,過「即」不及。

在什麼理解的狀況下,過和不及,可以被理解為是完全相同的事呢?

在面向讓自己更好,在面向讓自己德性更成熟的這一視光所指向之處,
過與不及,
都只是「起點」。

或許,人,不怕過或不及,
而是最怕,「站在真理的那一邊了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