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9年7月24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先進》# 22

《論語.先進》# 22
子路問:「聞斯行諸?」子曰:「有父兄在,如之何其聞斯行之?」冉有問:「聞斯行諸?」子曰:「聞斯行之。」公西華曰:「由也問聞斯行諸,子曰『有父兄在』;求也問聞斯行諸,子曰『聞斯行之』。赤也惑,敢問。」子曰:「求也退,故進之;由也兼人,故退之。」
***
白話譯:
子路問:「聽到就做嗎?」
孔子說:「有父兄在,怎麽能聽到就做?」
冉有問:「聽到就做嗎?」
孔子說:「聽到就做。」
公西華說:「仲由問『聽到就做嗎』,您說『有父兄在』;冉求也問『聽到就做嗎』,您卻說『聽到就做』。我很疑惑,請問這是為什麽?」
孔子說:「冉求總是退縮,所以要鼓勵他;仲由膽大,所以要約束他。」

相信你也可以理解,這是說面對不同的人,要有不同的「教育方式」,簡單的成語是:因材施教。

因材施教。

佛學中有類似的句子:
有八萬四千眾生,所以有八萬四千法門。

理論上很簡單,做起來「非常困難」。

不是老師沒有那種因材施教能力,而是「誰願意承認自己是比別人差呢」?

我們這個時代,一直在鼓吹「形式上的平等」,
在這種「形式上平等」的狂喜中,
我們根本就不相信「實質上的人的內容性的不平等」。

老實說,人就實質上本來不平等。

有人比你會算數學,
有人比你身材好,
有人比你會跑步,
有人就是比你風趣…

真的,勉強不來。

但老天爺,真的不是絕人之路。
一、
人都可以在努力之下,比目前的自己更好;
二、
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他人無法比你強的「優點」。

但,只有在看到自己的缺點之下,才能肯定自己的優點。

你老是活在形式平等的「自爽」之下,
你看不到自己的不足,自己的缺點,
自然,你也永遠不會去看到自己的優點。

更重要的是,你不會去追找「適合自己進步的方法」,
你只會吵著要跟別人一樣。

所以,
當名校不公布他們的升學率時,
你就會很爽的認為反正大家都一樣好,一樣的「不在乎」。

所以,
當你上街頭碰到台大政大的人也上街頭,
你就很高興的覺得自己和他們一樣棒。

啊,這世界真的很很簡單:
承認自己的不足,才會有努力向上的可能。

但人生最難的就是:承認自己的不足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