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2年1月3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顏淵》#20/2022.01

《論語.顏淵》20/2022.01
子張問:「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?」子曰:「何哉,爾所謂達者?」子張對曰:「在邦必聞,在家必聞。」子曰:「是聞也,非達也。夫達也者,質直而好義,察言而觀色,慮以下人。在邦必達,在家必達。夫聞也者,色取仁而行違,居之不疑。在邦必聞,在家必聞。」

白話譯:
子張問:「怎樣才能有成就呢?」孔子說:「你所說的成就是什麽意思?」子張說:「在外有名,在內有名。」孔子說:「這是名,不是達。所謂成就,就是品格正直,崇尚道義,善於察言觀色,願意合和於下。這樣就會國外有名,國內有名。表面仁義而內心相反、以仁義自居而不被疑的人,也能騙取國內外的名聲。」

這篇,講的內容,你我現在就看得到。古代就有了。

人性。如是。

其實談的就是:虛偽與真實。也就「聞」與「達」。

聞是:色取仁而行違,居之不疑。

達是:質直而好義,察言而觀色,慮以下人。

不過,孔子很厲害,他不說教,他有觀察:這二者都可以「必聞」,也就是「會紅」。

的確如此,虛偽的搞不好,更紅。

如果,虛偽並沒有「犯法」,到底為什麼不可以?不是嗎。

人為什麼不可以虛偽?可以有掌聲,可以紅,搞不好還可以做公益?為什麼不要呢?

對儒家而言,有德性的生命,人才能「安心」。換言之,想安心,除了以德性而行的讓生命展現
這方法外,再也不可能「心安」。

這裡面臨了人生價值的重要抉擇,並不容易,到底是「德性」還是「外在事功」重要。

外在事功,人人想要。這沒錯了。但往往,為了達成,人會扭曲自己。

如何可能不去如此。難。更多人恐怕更想要事功,而不想要心安。

所以佛家談,成住壞空,談空性,談因果,談阿賴耶,是想從人生的「實相」中告訴你,「外在事功」
如夢幻泡影。

其他宗教,大致也都有類似的宗教義理架構。

不必去否定事功,但如果因此扭曲自己,損失更大。

儒家,沒有這一套說法,直接就是以倫理學的方式告訴你什麼是應該做的。

這更難。


佛家、儒家,其他宗教亦同,也都可談及,人如果願意往「德性」方向去成就自己,那麼效果是什麼?

解脫煩惱、心安的一種生命質性會顯現。


《论语.颜渊》20/2022.01
子张问:「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?」子曰:「何哉,尔所谓达者?」子张对曰:「在邦必闻,在家必闻。」子曰:「是闻也,非达也。夫达也者,质直而好义,察言而观色,虑以下人。在邦必达,在家必达。夫闻也者,色取仁而行违,居之不疑。在邦必闻,在家必闻。」

白话译:
子张问:「怎样才能有成就呢?」孔子说:「你所说的成就是什么意思?」子张说:「在外有名,在内有名。」孔子说:「这是名,不是达。所谓成就,就是品格正直,崇尚道义,善于察言观色,愿意合和于下。这样就会国外有名,国内有名。表面仁义而内心相反、以仁义自居而不被疑的人,也能骗取国内外的名声。」

这篇,讲的内容,你我现在就看得到。古代就有了。

人性。如是。

其实谈的就是:虚伪与真实。也就「闻」与「达」。

闻是:色取仁而行违,居之不疑。

达是:质直而好义,察言而观色,虑以下人。

不过,孔子很厉害,他不说教,他有观察:这二者都可以「必闻」,也就是「会红」。

的确如此,虚伪的搞不好,更红。

如果,虚伪并没有「犯法」,到底为什麽不可以?不是吗。

人为什麽不可以虚伪?可以有掌声,可以红,搞不好还可以做公益?为什麽不要呢?

对儒家而言,有德性的生命,人才能「安心」。换言之,想安心,除了以德性而行的让生命展现
这方法外,再也不可能「心安」。

这裡面临了人生价值的重要抉择,并不容易,到底是「德性」还是「外在事功」重要。

外在事功,人人想要。这没错了。但往往,为了达成,人会扭曲自己。

如何可能不去如此。难。更多人恐怕更想要事功,而不想要心安。

所以佛家谈,成住坏空,谈空性,谈因果,谈阿赖耶,是想从人生的「实相」中告诉你,「外在事功」
如梦幻泡影。

其他宗教,大致也都有类似的宗教义理架构。

不必去否定事功,但如果因此扭曲自己,损失更大。

儒家,没有这一套说法,直接就是以伦理学的方式告诉你什麽是应该做的。

这更难。


佛家、儒家,其他宗教亦同,也都可谈及,人如果愿意往「德性」方向去成就自己,那麽效果是什麽?

解脱烦恼、心安的一种生命质性会显现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