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

《論語.憲問》#17/2022.03

 《論語.憲問》17/2022.03
子貢曰:「管仲非仁者與?桓公殺公子糾,不能死,又相之。」子曰:「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賜。微管仲,吾其被髮左衽矣。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,自經於溝瀆,而莫之知也。」

這一句要和上一句,一起看。

對管仲,似乎有二種不同的價值說法。

先看古人之說,《章句》:
愚謂管仲有功而無罪,故聖人獨稱其功;王魏先有罪而後有功,則不以相掩可也。

這是宋明理學的學脈之說法。

宋明理學之視角,這當然是可以討論的結論,但我無意於此。

宋明理學,是「心學」,對「義理」之堅持,是更大於「世功」的。

認不認同,就是個人之事了。

但如果從「心學」之立場出發,「良知」是核心,那是先驗的,是與天地合其德的。

社會性的「規範」本來就不足以凌駕於「良心」之上。

「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,自經於溝瀆,而莫之知也」,這句和「雖千萬人無往矣」,何其同也。

這是傳統文化的「浪漫」。

《论语.宪问》17/2022.03
子贡曰:「管仲非仁者与?桓公杀公子纠,不能死,又相之。」子曰:「管仲相桓公,霸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赐。微管仲,吾其被髮左衽矣。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,自经于沟渎,而莫之知也。」

这一句要和上一句,一起看。

对管仲,似乎有二种不同的价值说法。

先看古人之说,《章句》:
愚谓管仲有功而无罪,故圣人独称其功;王魏先有罪而后有功,则不以相掩可也。

这是宋明理学的学脉之说法。

宋明理学之视角,这当然是可以讨论的结论,但我无意于此。

宋明理学,是「心学」,对「义理」之坚持,是更大于「世功」的。

认不认同,就是个人之事了。

但如果从「心学」之立场出发,「良知」是核心,那是先验的,是与天地合其德的。

社会性的「规范」本来就不足以凌驾于「良心」之上。

「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,自经于沟渎,而莫之知也」,这句和「虽千万人无往矣」,何其同也。

这是传统文化的「浪漫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