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

《論語.公冶長》 #14/ 2021.02


子路有聞,未之能行,唯恐有聞。

白話譯:
子路聽到一件該做的事,當沒有做完時,很怕又會聽到另一件。

為什麼?
因為,《章句》:前所聞者既未及行,故恐復有所聞而行之不給也。

他就是想把事情做好的人。

這是個人的特色嗎?換言之,這只是這一個人的某種「習慣」嗎?

不是。

這是「修行」的行法。

重點是,「實踐」,即去做。

去做,也沒有那麼古老板,你想像成去「練習騎腳踏車」。

沒有練習,不管你講的多好,聽的多多,你反正也不會。

但,我們可以問,「練了又如何」,生命多了那「技能」能有多大的改變嗎?

當你生命具足了「騎腳踏車」這種能力後,你去思考「到一個地方」的模式,
就會完全是不同的了。

對,最後,你思考的結果可能是「用走的更好」。

但,你是用一種「和以前生命不同的思考結構」來做出這種結論的。

德性的實踐,會讓你的生命的格局,在你不知不覺間,開展出另一種更開闊的格局;
你是在新的格局中來思考你的問題。

用大學的格局思考,自是完全不同於用國小的格局思考。

**
《论语.公冶长》 14/ 2021.02
子路有闻,未之能行,唯恐有闻。

白话译:
子路听到一件该做的事,当没有做完时,很怕又会听到另一件。

为什么?
因为,《章句》:前所闻者既未及行,故恐复有所闻而行之不给也。

他就是想把事情做好的人。

这是个人的特色吗?换言之,这只是这一个人的某种「习惯」吗?

不是。

这是「修行」的行法。

重点是,「实践」,即去做。

去做,也没有那么古老板,你想象成去「练习骑脚踏车」。

没有练习,不管你讲的多好,听的多多,你反正也不会。

但,我们可以问,「练了又如何」,生命多了那「技能」能有多大的改变吗?

当你生命具足了「骑脚踏车」这种能力后,你去思考「到一个地方」的模式,
就会完全是不同的了。

对,最后,你思考的结果可能是「用走的更好」。

但,你是用一种「和以前生命不同的思考结构」来做出这种结论的。

德性的实践,会让你的生命的格局,在你不知不觉间,开展出另一种更开阔的格局;
你是在新的格局中来思考你的问题。

用大学的格局思考,自是完全不同于用小学的格局思考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