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鄉黨》#03/ 2021.09


君召使擯,色勃如也,足躩如也。揖所與立,左右手。衣前後,襜如也。趨進,翼如也。賓退,必復命曰:「賓不顧矣。」

白話譯:
孔子去接待來賓,表情莊重,腳步迅速;與兩旁的人作揖,左右拱手,衣服前後擺動,很整齊;向前時,步伐輕快;來賓走後,必定回報說:「客人走遠了。」

這句,又是對孔子行為舉止的描述,只是,場域是在公家領域中的外交領域。

凡事都有禮節;外交更甚。

於是,我們看這篇的重點是,一、做了什麼禮節內容?二、「做禮節」到底有什麼德性成熟上的意義?

什麼禮節內容,古代和現代,一定不同了。我不想去討論。

再來是,「要用什麼樣的心態」去做呢?

「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做」,不只可以在外交領域上來思考,其實,人生的每個與他人交往領域所需要的禮節之實踐,都可以拿來想想 ?

要用什麼樣的心情去做呢?

可以因為那是社會化的禮儀,所以去做?不管是不是心甘情願。

但也可以是「有某種目的」的,讓自己心甘情願去做。

儒家強調,禮;談,制禮做樂。

禮是一種約束;我們和「這種約束」之間的實踐關係,可以是有什麼樣的意義呢?

所以,值得我們心甘情願的去「自我要求」自己去做。

其實,這是一種「自我」和「戒律」之間的關係。只是,以「社會化禮節」的形式來被彰顯化,罷了。

沒有練指法,琴不可能彈得好;沒有練基本動作,籃球不可能打得好。

沒有,禮儀的某種自我訓練,生命與德性的實踐關係,不可能被建立。

在適當的場合要求自己去守著某種禮節,就是一種自我要求的戒律實踐關係。

戒律,不只是一種約束而已;而是在這種約束中,你的生命質感產生了向上的變化。

你練指法,所以,你變得會「彈琴」了,而不是只會指法。

戒律,是一種生命自我向上變化的,方法。

依著戒律,生命的其他面向變得更有質感了。

禮節,同樣的,是一種可以讓生命可以自我向上產生變化的「社會性方法」。

嗯,想要更進一步的把書讀好嗎?

記得,看到老師時說:老師好。

**
《论语.乡党》03/ 2021.09
君召使摈,色勃如也,足躩如也。揖所与立,左右手。衣前后,襜如也。趋进,翼如也。宾退,必复命曰:「宾不顾矣。」

白话译:
孔子去接待来宾,表情庄重,脚步迅速;与两旁的人作揖,左右拱手,衣服前后摆动,很整齐;向前时,步伐轻快;来宾走后,必定回报说:「客人走远了。」

这句,又是对孔子行为举止的描述,只是,场域是在公家领域中的外交领域。

凡事都有礼节;外交更甚。

于是,我们看这篇的重点是,一、做了什么礼节内容?二、「做礼节」到底有什么德性成熟上的意义?

什么礼节内容,古代和现代,一定不同了。我不想去讨论。

再来是,「要用什么样的心态」去做呢?

「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做」,不只可以在外交领域上来思考,其实,人生的每个与他人交往领域所需要的礼节之实践,都可以拿来想想 ?

要用什么样的心情去做呢?

可以因为那是社会化的礼仪,所以去做?不管是不是心甘情愿。

但也可以是「有某种目的」的,让自己心甘情愿去做。

儒家强调,礼;谈,制礼做乐。

礼是一种约束;我们和「这种约束」之间的实践关系,可以是有什么样的意义呢?

所以,值得我们心甘情愿的去「自我要求」自己去做。

其实,这是一种「自我」和「戒律」之间的关系。只是,以「社会化礼节」的形式来被彰显化,罢了。

没有练指法,琴不可能弹得好;没有练基本动作,篮球不可能打得好。

没有,礼仪的某种自我训练,生命与德性的实践关系,不可能被建立。

在适当的场合要求自己去守着某种礼节,就是一种自我要求的戒律实践关系。

戒律,不只是一种约束而已;而是在这种约束中,你的生命质感产生了向上的变化。

你练指法,所以,你变得会「弹琴」了,而不是只会指法。

戒律,是一种生命自我向上变化的,方法。

依着戒律,生命的其他面向变得更有质感了。

礼节,同样的,是一种可以让生命可以自我向上产生变化的「社会性方法」。

嗯,想要更进一步的把书读好吗?

记得,看到老师时说:老师好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