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

《論語.里仁》#19

《論語.里仁》#19
子曰:「父母在,不遠遊。遊必有方。」

***
這種句子,你要當作是人生的小格言,經驗之語,是可以的。

但,在目前的社會,恐怕難做到。

誰不遠遊呢?這個時代。

問題不在「遠遊」這件事,
孔子舉出這事例,是有所指的,指出儒家哲學的思考特色。

我曾想了又想:
即使在孔子時代,遠遊的人,也不少吧。
老夫子自己都週遊列國了說。

為什麼講這種不合時宜的話。
是在一種什麼樣的思維系統中,這種話被講出來,
而被講出來,是要指向某種什麼意義,
什麼人生的真實意義?

你要遠遊。來,要去了。來,不同的人,其反應不一樣吧。
你的朋友,會豪情壯語祝福你。
你的愛人,會默默含情的期待你,功成名就啊。
你的敵人,可能會想法子阻絆你。

但,你的父母,他們的感受,一定徹底不同。
即使他們知道,你的遠遊勢不可免,
但也會有種「發自天性」「來自先驗」的某種感情,
會跑出來。

不是他們想要如此?不,他們也不想要。
他們也想歡天喜地的祝福你。
但,一種親子天性,對天性(這很重要),
讓他們也不得不要去「擔憂你」。

這是無法避免的情感冒出,這是天性。
儒家最看重這種無法避免的天性之發露,
這是良知良能的展現。

良知,不是你想出來的,而是良知自己跑出來的。
所以是先驗的,是形而上的。

如果你是對儒家可以理解的人,
如果你對人性的那種自然的人性,是尊重的人,
那麼,
父母的憂慮如果是他們無法控制的,
那麼,
你如此做:父母在,不遠遊。遊必有方。
也蠻合乎人性之自然啊。

雖然,你也會走出去,
雖然,父母也一定會支持你走出去。

所以,是儒家。
這不只是人情事故,
這是人依天理而來的修行實踐:人性之不可免的某種情感之重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