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

《論語.里仁》#4

論語.里仁》#4
子曰:「苟志於仁矣,無惡也。」

***
這句話,光是憑對文字的直覺,你都不會相信的。
我也是。

再來看一般的白話文:
孔子說:「一旦樹立了崇高的理想,就不會為非作歹。」

這就更好笑了。
應該,沒有人沒有樹立崇高理想的經驗吧。誰到目前沒有為非作歹,我一直都有,先講出來。

樹立歸樹立啊,然後呢?

來,看一下古注講了什麼,《章句》:
楊氏曰:「苟志於仁,未必無過舉也,然而為惡則無矣。」

這就稍微接近我們的人生生活經驗。
對的,不可能沒有過錯(過舉)啦,人就是如此,即使有偉大的理想和心願。

但,後面說的「為惡」則無矣。顯然,這裡,「過」是和「惡」不同的概念下的名詞。

志於仁,到底是會比較沒有「過」還是沒有「惡」?為什麼?

過,一般是指社會公約,法律,規章等等(為非作歹)。

惡,是指一種自我的行為判斷,一種自己對自己下負面判斷的字眼。

苟志於仁,《注疏》中,「苟」被解釋為「誠」。

人如果是對自我德性增長(修行)這種事,是有誠心誠意的。
那麼,最重要的明顯的表現是:他會盡最大的可能性不去做自己覺得做下去是不對的事。

不要說起來很簡單,就實踐而言,這最難。這是儒家的行法。

你會很努力去做社會大眾主流價值的事,即使你內心覺得怪怪的,甚至是不對的。

不是嗎?

不去做內心覺得怪怪的事,或是「莫做心上行不去之事」,就是誠於仁。
就是修行。就是積善。

積善之家必有餘慶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