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2年2月23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子路》#29/2022.02

 《論語.子路》29/2022.02    
子曰:「以不教民戰,是謂棄之。」

這句,再和上一篇一起來看,更有感受。

子曰:「善人教民七年,亦可以即戎矣。」
子曰:「以不教民戰,是謂棄之。」

前面說,要有「教」。

其實,論語也是有「論證」的,只是那種形式,未必和我們現代人所相信的「論證形式」一樣。

為什麼關於「戎」之事,要「教」。

如果不「教」呢?如何去為這樣的事做出評價?

做出評價是要有某種「哲學立場」或是「底層思考系統」的,否則如何有一「標準」去做出評價呢?

不教是「棄」。

棄是指什麼?

來,你在日常生活中,有什麼或是對什麼你是會去做出「棄」這動作的?

一般而言,是物,而且是「用不到的」「物」。

當人成為「物」,而且是「用不到的物」,所以人就會被棄。

儒家為什麼會用「棄」字來做出「不教即戎」之事來做出評斷?這裡顯示出了儒學的思想系統結構。

人與「物」,是不同的。

把人當物看,就是棄。

因為是人,所以「能教」。

為什麼人,是「能教的」。

因為人是具有「可能性的」存在者。

人是可以變化的。向上去活出意義的變化。

物不會變。所以,當你不需要「大理石」來裝修時,「棄之」可也,而且是「合理的」。

同學,你有沒有「棄」了你自己。

在於,你是不是覺得你自己有變化的可能性。

來,同學,你研究所可以考上台大的。

嗯,聽到這句,你「棄了」你自己了嗎?

《论语.子路》29/2022.02    
子曰:「以不教民战,是谓弃之。」

这句,再和上一篇一起来看,更有感受。

子曰:「善人教民七年,亦可以即戎矣。」
子曰:「以不教民战,是谓弃之。」

前面说,要有「教」。

其实,论语也是有「论证」的,只是那种形式,未必和我们现代人所相信的「论证形式」一样。

为什麽关于「戎」之事,要「教」。

如果不「教」呢?如何去为这样的事做出评价?

做出评价是要有某种「哲学立场」或是「底层思考系统」的,否则如何有一「标准」去做出评价呢?

不教是「弃」。

弃是指什麽?

来,你在日常生活中,有什麽或是对什麽你是会去做出「弃」这动作的?

一般而言,是物,而且是「用不到的」「物」。

当人成为「物」,而且是「用不到的物」,所以人就会被弃。

儒家为什麽会用「弃」字来做出「不教即戎」之事来做出评断?这裡显示出了儒学的思想系统结构。

人与「物」,是不同的。

把人当物看,就是弃。

因为是人,所以「能教」。

为什麽人,是「能教的」。

因为人是具有「可能性的」存在者。

人是可以变化的。向上去活出意义的变化。

物不会变。所以,当你不需要「大理石」来装修时,「弃之」可也,而且是「合理的」。

同学,你有没有「弃」了你自己。

在于,你是不是觉得你自己有变化的可能性。

来,同学,你研究所可以考上台大的。

嗯,听到这句,你「弃了」你自己了吗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