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2年4月5日 星期二

《論語.憲問》#25/2022.04

 《論語.憲問》25/2022.04
蘧伯玉使人於孔子。孔子與之坐而問焉,曰:「夫子何為?」對曰:「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。」使者出。子曰:「使乎!使乎!」

白話譯:
蘧伯玉派使者訪問孔子。孔子請使者坐下,然後問:「蘧先生最近在做什麽?」答:「他想看到自己的錯誤,但沒做的很好。」使者出去後,孔子說:「好個使者!好個使者!」

這句,不知你有什麼感想?

伯玉這個人,他的想法並不是「向外擴張型」的,而是一種「向內看自己的」模式。

「欲寡其過而未能也」。

這句我很被撼動的,因為我很清楚的知道,我那樣想的時間並不多。

這是一種「口號」嗎?

可以是,可以不是。但如果你有感受,這是很棒的「行法」。

孔子看上了伯玉的「向內看自己」的這一種特質,給了好的評價。

文本看到這裡,我們用一般的「理性」概念,很容易得出有二種對立的人之特色模式:
一、是向外擴張型,
二、是向內看自己的。

然後我們就又會去分別,你是那一種,以為這二種是「對立」的,只能選一個。

這是我們這時代的「一般模式」。

所以,我們這時代常二元對立,大家忙著去製造「對立者」,去批判「對立者」。

我們習慣了,那個「對立者」被抹得有多壞,於是我們就「自然的」變的有多好。

我們沒有向內看自己的能力,我們只有向外批判的能力。

「欲寡其過而未能也」。

伯玉是修行人。

但古人的古典不是用二元對立來思考事情。

「自我向內看」是一個人可以向外去發展的基礎。向內看多深,你的外在表現就可以有多好。

這不是二元對立。

這是「奠基」的過程。


《论语.宪问》25/2022.04
蘧伯玉使人于孔子。孔子与之坐而问焉,曰:「夫子何为?」对曰:「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。」使者出。子曰:「使乎!使乎!」

白话译:
蘧伯玉派使者访问孔子。孔子请使者坐下,然后问:「蘧先生最近在做什么?」答:「他想看到自己的错误,但没做的很好。」使者出去后,孔子说:「好个使者!好个使者!」

这句,不知你有什麽感想?

伯玉这个人,他的想法并不是「向外扩张型」的,而是一种「向内看自己的」模式。

「欲寡其过而未能也」。

这句我很被撼动的,因为我很清楚的知道,我那样想的时间并不多。

这是一种「口号」吗?

可以是,可以不是。但如果你有感受,这是很棒的「行法」。

孔子看上了伯玉的「向内看自己」的这一种特质,给了好的评价。

文本看到这裡,我们用一般的「理性」概念,很容易得出有二种对立的人之特色模式:
一、是向外扩张型,
二、是向内看自己的。

然后我们就又会去分别,你是那一种,以为这二种是「对立」的,只能选一个。

这是我们这时代的「一般模式」。

所以,我们这时代常二元对立,大家忙着去製造「对立者」,去批判「对立者」。

我们习惯了,那个「对立者」被抹得有多坏,于是我们就「自然的」变的有多好。

我们没有向内看自己的能力,我们只有向外批判的能力。

「欲寡其过而未能也」。

伯玉是修行人。

但古人的古典不是用二元对立来思考事情。

「自我向内看」是一个人可以向外去发展的基础。向内看多深,你的外在表现就可以有多好。

这不是二元对立。

这是「奠基」的过程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