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教學總網站

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

《論語.憲問》#28/2022.04

 《論語.憲問》28/2022.04
子曰:「君子道者三,我無能焉:仁者不憂,知者不惑,勇者不懼。」子貢曰:「夫子自道也。」

人,都要有某種「自我追求」的理想。

孔子,是把生命的目標性指向著一種「生命質性」的展現。

這種生命質性如果要被「對象化」,那麼孔子指出三種現象來談。

仁者不憂,知者不惑,勇者不懼。

先不管,仁智勇是什麼?

對我而言,到底生命要是一種何種樣態的呈現,才是一種值得人去追求的?

目的性,總要先談清楚。

不憂、不惑、不懼。這是目的。

你也是如此的去思考生命嗎?

往往你也要有這種「傾向」,你與古典之間才能相應。

因為,古典就是談這些。

佛家談,解脫。

不憂、不惑、不懼。其實也是一種解脫。不是嗎?

這是目的。

所以,要有行法,方法,來達到目的。

仁、智、勇,是行法。

必須承認的是,這三個方法講的很模糊。

佛學在行法上,就表現的很清楚,很明白,很有「可操作性」。

大乘談人如何的解脫,即人如何的不憂、不惑、不懼。

方法是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惹。

孔子談的方法是:仁智勇。

要注意的是,仁智勇不是三個孤立的項目,那是一種「社會性關係」的呈現。

這是儒學的特色:在紅塵中看透自己。

佛學也有類似的概念:以離世間心去入世間。

但儒家的這種風格,強烈而明顯。

《论语.宪问》28/2022.04
子曰:「君子道者三,我无能焉:仁者不忧,知者不惑,勇者不惧。」子贡曰:「夫子自道也。」

人,都要有某种「自我追求」的理想。

孔子,是把生命的目标性指向着一种「生命质性」的展现。

这种生命质性如果要被「对象化」,那麽孔子指出三种现象来谈。

仁者不忧,知者不惑,勇者不惧。

先不管,仁智勇是什麽?

对我而言,到底生命要是一种何种样态的呈现,才是一种值得人去追求的?

目的性,总要先谈清楚。

不忧、不惑、不惧。这是目的。

你也是如此的去思考生命吗?

往往你也要有这种「倾向」,你与古典之间才能相应。

因为,古典就是谈这些。

佛家谈,解脱。

不忧、不惑、不惧。其实也是一种解脱。不是吗?

这是目的。

所以,要有行法,方法,来达到目的。

仁、智、勇,是行法。

必须承认的是,这三个方法讲的很模煳。

佛学在行法上,就表现的很清楚,很明白,很有「可操作性」。

大乘谈人如何的解脱,即人如何的不忧、不惑、不惧。

方法是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惹。

孔子谈的方法是:仁智勇。

要注意的是,仁智勇不是三个孤立的项目,那是一种「社会性关係」的呈现。

这是儒学的特色:在红尘中看透自己。

佛学也有类似的概念:以离世间心去入世间。

但儒家的这种风格,强烈而明显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